新京报快讯(记者 倪伟)10月12日,“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国明清史国际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是历年来明清史研究规模最大、涵盖领域最广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和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宫博物院联合中国历史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和旅游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举办了此次论坛。


“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国明清史国际学术论坛”现场。新京报记者 倪伟 摄


论坛包括五个议题,分别为明代国家治理研究、清代国家治理研究、明清中央与地方研究、宫廷建筑与艺术研究、明清文物典藏研究。专家提交的论文研究领域,涉及都城营建、边疆治理、明清财政、边关贸易、职官制度、宫廷档案、建筑遗址、宫廷历史、学术史、典章文物等。

 

据悉,故宫博物院一直致力于对明清历史文化的系统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清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典章制度沿革,以及宫廷历史文化、典藏文物、档案史料、建筑园林、文学艺术等方面,近年来成为国内研究明清史的一支重要力量。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故宫要深刻理解紫禁城600年营建史和故宫博物院95年建院史,与学术界一道,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要坚持大历史观,跳出“自我”的圈子,把故宫及其收藏的文物放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大视野下加以研究,不断拓展和完善故宫学术体系,加强故宫学研究与明清史研究的相互联系、不断促进、共同发展。

 

故宫博物院教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朱诚如作了《紫禁城与王朝气象》的主题学术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紫禁城肇建于明朝“永乐之治”,定格于清朝“康乾盛世”。明成祖朱棣为了维护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肇建紫禁城迁都北京,深刻影响明清两朝的历史走向。清朝通过修缮、扩建、添建、重建,翻新旧日的紫禁城宫殿,定格今天紫禁城的基本面貌,使之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物质文物文化瑰宝。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会议以线下和线上形式进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专家学者以提供论文或视频发言的方式参会。参会专家学者近200人,收集论文160余篇。

 

新京报记者 倪伟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