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曹晶瑞)10月14日,2020国家扶贫日系列论坛扶贫用地政策分论坛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二级巡视员薛萍表示,为了给贫困地区提供强有力的土地政策和资金支持,增减挂钩政策三次拓展,为脱贫攻坚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之外开辟了新的资金来源,目前,自然资源部正积极与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协商,研究完善2021年之后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政策,进一步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

 

扶贫用地政策论坛。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什么是增减挂钩政策?薛萍表示,增减挂钩政策全称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耕地和其他农用地(即拆旧)后,节余的建设用地可用于城乡建设(即新建),获得收益返还农村,用于支持“三农”。

 

“这一政策的目的原本是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通过土地级差收益,建立城乡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然而,多年的实践成效看,这一政策在促进城乡统筹,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方面也发挥了作用。”薛萍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允许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2016年和2017年,原国土资源部两次拓展增减挂钩政策范围,允许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老区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政策覆盖河北等28个省。自2016年以来,累计完成流转指标超过90亩,流转指标价格由县域范围内的平均每亩5万至10万元,提高到省域的每亩20万至30万元,进一步显化了土地级差收益。

 

“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调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力量帮扶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2017年,国家允许‘三区三州’及其他深度贫困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流转。2018年国务院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办法》明确国家统一下达调剂任务,统一确定调剂价格标准,统一资金收取和支出,实现东西部调剂资金的整体平衡。”薛萍称,2018年以来,共计安排深度贫困地区跨省域调出节余指标61.8万亩,可获得资金超1800亿元。

 

薛萍称,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政策、进一步用好政策、进一步规范工作。“目前,自然资源部正积极与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协商,研究完善2021年之后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政策,进一步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增加挂钩政策支持农村,关键是筹集资金。我们将打好政策组合拳,增强政策举措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空间规划对贫困地区发展、城乡融合、生态修复等各类用地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统筹耕地保护、村镇治理、产业集聚、生态修复、公共配套等工程建设。建立严格有效的政策监管机制,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农民权益。”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