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多名在校学生感染肺结核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出生后第一针难道不管用?肺结核传染性到底有多强?这个病很可怕吗?带着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二科主任医师高孟秋,据其介绍,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经呼吸道传染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在我国肺结核属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国每年约有80万肺结核新发病人。高孟秋提醒,尽管新生儿出生后第一针都会接种卡介苗,但卡介苗的保护力相对有限,并非接种过就万无一失。

 

与人群免疫力低下有关

 

高孟秋认为,学校结核病的发生因素有很多。“学生群体相对特殊,首先,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且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如果休息不好加之饮食不当,极易导致免疫力相对低下,易得感染性疾病,比如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此外,教室内学生密集,学生在校期间相互接触密切,如果不经常开窗通风,一旦环境中出现一个排菌病人,他的密切接触者极易被传染。”高孟秋解释道。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此外,还会伴有痰中带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结核的治疗手段主要分为两大类,预防性治疗和治疗性治疗。”高孟秋介绍,对于已经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高危人群,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于已经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的病人,则需要治疗性治疗。治疗性治疗又分为敏感结核病治疗和耐药结核病治疗。

 

在高孟秋看来,患者一旦被诊断为活动性结核病,就要进入相应的规范化治疗程序,明确是否耐药,选择规范的治疗方案。结核病的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最简单的结核病治疗时间也要6个月,患者不能擅自停药。

 

卡介苗保护力相对有限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传染病,20世纪初期,肺结核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1907年,法国科学家卡默德和介兰开始培养一株从患结核病牛的乳汁内分离出来的致病力甚强的结核菌。1921年,灭毒的活结核菌苗首次被应用于人类。为了纪念这两位为疫苗付出艰苦劳动的科学家卡默德和介兰,人们把这种疫苗叫做“卡介苗”。直到今天,卡介苗在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

 

高孟秋告诉记者,作为一类疫苗,凡是在正规医院出生的孩子,第一针都会接种卡介苗。尽管如此,卡介苗的保护力相对有限。并非接种过卡介苗的人群就能完全避免肺结核发生,其功效主要是避免儿童发生重症结核病。

 

远离肺结核应做好防护

 

如何远离肺结核?一是做好防护,二是及时治疗。高孟秋认为,对于HIV感染人群、器官移植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矽肺患者、血透患者以及家庭成员中有5岁以下孩子的肺结核密切接触者等高危易感人群,一旦其检查结果为PPD阳性,极易发展成活动性结核病,需对其进行预防性治疗,对于已经成为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则需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

 

肺结核可防可治。高孟秋提醒,日常生活中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作息规律,膳食营养均衡,适当锻炼,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人体抵抗力,预防肺结核;到医院以及人员密集的高风险场所主动佩戴口罩,预防被传染;此外,对于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不随地吐痰、佩戴口罩、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避免传染他人。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