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潘亦纯)10月16日,2020全球人工智能大会活动之一的智能金融高峰论坛在杭州举行。


据悉,该活动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同盾科技承办,多位大咖齐聚,讨论人工智能、赋能金融等话题。


潘云鹤:人工智能已成金融领域的新基础设施


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表示,互联网的普及、传感器的泛在、大数据的涌现、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线社区的兴起,数据和知识在人类社会、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之间的交叉融合与相互作用,汇合而成了驱动人工智能走向2.0的强大的外在动力和应用需求。


“这股浪潮席卷全球,也推动着金融行业发展进入全新阶段,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成为继互联网技术之后变革金融行业的全新力量,智能金融强调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分布式技术和安全技术等关键软硬件已成为金融领域的新基础设施。”潘云鹤称。


赵喜凯: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生态日趋完善


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赵喜凯则表示,目前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科研生态日趋完善,龙头企业引领发展,落地场景不断拓展。


他表示,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与传统金融业态深入融合,从支付结算、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智能风控,到区块链金融、云计算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了高效便捷、信息透明的多样化金融服务,拓展了金融服务边界,优化了金融产品特性,弥补了传统金融短板,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力量。


张新波:科技力量已成金融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同盾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张新波认为,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已从过去支撑、保障的从属地位,发展成为引领、重塑的驱动力量,成为金融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林晨:金融科技具有逆周期潜力 能更好了解小微企业


香港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专家林晨则认为,金融科技具有逆周期潜力,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对中小微企业有更准确、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和个人的金融服务需求。在经济下行期,保持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有助于中小微企业稳定生产、稳定就业;有助于中小微企业的雇员稳定收入、稳定需求,进而实现保持经济稳定的社会责任。


杨涛:当前我国金融新基建重点应放在货币体系等领域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则围绕“智能时代的金融新基建”介绍称,支付系统、中央证券托管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方(一般指共同对手方 (Central Counterparty))、交易数据库是当前各国共识的五类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补短板”,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防控金融风险能力,因此,他认为,当前,我国金融新基建的重点应放在货币体系、支付清算体系、信用体系、技术基础与设施、金融标准化、数据治理与交易等领域。


徐志华:智能风险管理必须是全生命周期管理


新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风险官徐志华在演讲中称,对于新一代互联网银行而言,智能风险管理技术不是一个“照妖镜”,必须是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风险管理一是要求流程自动化,所以我们必须建设一个智能风险系统;二是要求决策智能化,所以我们要建设一个智能决策模型。但是,零售信贷转型不止是建系统和模型,零售转型是一个业务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风险战略是零售风险管理的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论坛上,同盾科技还宣布将联手浙江大学、中科院医学所等机构成立“知识联邦产学研联盟”。


同盾科技合伙人、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晓林表示,知识联邦作为一个统一的、层次化的框架体系,支持安全多方检索、安全多方计算、安全多方学习(联邦学习)、安全多方推理等多功能技术方案。知识联邦是打造数据安全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基础,致力于推进可信AI 3.0,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知识共创可共享”。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