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叶青


10月19日上午10时,全球的研究学者、专家们都在关注中国。因为此时国家统计局会公布2020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


第三季度中国的GDP增长4.9%(第一季度是-6.8%,第二季度是3.2%),前三季度增长0.7%(上半年是-1.6%),这既是很多国内外机构大体上预测到的,也会是国外各大媒体今天的头条新闻。


三季度取得这样的经济成就是必然的


最近一周,有机构预测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会在5%左右,前三季度会转正。如今,数据公布,果然如此,非常准确。


这些数字可信不可信?作为统计人,我想从两个方面解读一下。


一方面,从经济政策执行角度看,我国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双管齐下,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同时,推出出口转内销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强力执行,必然会取得三季度这样的经济成就。


目前,国内大循环的态势良好。举几个例子。


经历疫情之后的武汉夜间消费:10月16日,某餐饮平台发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称,武汉夜间消费呈现“V形”强劲反弹,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当前夜间消费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2%。


上海国际机场:9月份上海机场飞机起降架次为33824次,同比降20.1%;旅客吞吐量为362.65万人次,同比降41.06%。但是,国内飞机起降架次为26440架次,同比增18.85%;国内旅客吞吐量为350.92万人次,同比增13.5%。


华夏航空:向中国商飞购买和接收总共100架ARJ21系列和C919系列飞机,自2020年起10年内交付完成。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在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中,9月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26034台,同比涨幅64.8%。其中,国内市场销量22598台,同比涨幅71.4%。出口销量3436台,同比涨幅31.3%。


多个“首次”转正,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从经济数据来看,出现了多个“首次”转正,可以作为新的经济支撑,这些变化至关重要。


除了前三季度GDP增长0.7%,首次转正之外,还有几个难点首次转正,来之不易。


一是虽然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但第三季度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市场活力动力增强,就业民生有较好保障。


二是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上半年为下降3.1%。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恢复投资信心极为不易,但是中国做到了。


三是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这个数据值得关注。不过,我们也要看到,抗疫物资的出口起到了支撑作用,目前仍然有不少企业出口受阻。


四是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上半年为下降1.3%。全国6亿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提高国民收入仍然任重道远。


2020年GDP增长1.9%应有把握


2020年还有70天左右。专家们又开始关注第四季度的情况。国内机构普遍预计3%左右的居多。


根据近期IMF的预测,中国将成为2020年GDP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同比增长1.9%(前期预计1.2%)。从前三季度0.7%来看,1.9%应该是有把握的。而全球经济将萎缩4.4%,较此前预测的-5.2%低出0.8个百分点。


IMF预计发达经济体2020年GDP萎缩5.8%,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全年经济下降3.3%。欧盟预计全年GDP同比下降8.3%。


美国CNN则预测:在许多国家仍在努力恢复疫情造成的经济下滑时,中国的经济已经再次大步向前。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经济占全球GDP的份额可能会上升约1.1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总值将达到14.6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全球GDP的17.5%。


让我们拭目以待,并积极做好今年的每一天。


▲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首先,是继续做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篇大文章。2015年起,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通过“三去一降一补”,很好实现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在今年上半年,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工作中,我国走在全球的前列。要实现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国内国外双循环。做好自己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提高国人的生活水平,才能够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的循环。


其次,是进一步创新,做好双循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并没有过时。经济全球化,不是依赖发达国家技术的理由。过度地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很容易受制于人。美国控制华为芯片就是一个“血的教训”。内循环做好了,独立发展能力增强了,参与外循环才有发言权。


再者,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以深圳为例,40年来,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2.7亿元(宝安县)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均增长20.7%,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五位,国内第三。40年来,深圳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这就充分说明,改革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此外,是继续“补短板”。找短板——补短板——再找短板——再补短板,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新的空间。这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经济发展的客观工程。我们补了一个又一个的短板,经济总量才会不断扩大。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深圳提出了6个要求,其中,有“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发挥深圳信息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区块链)”。对深圳的这些要求,也应该是其他大城市努力的方向。只有把短板补齐了,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叶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编辑:柯锐  实习生:王雅晨 校对:吴兴发

投稿、合作、联系我们: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