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璐)北京市第四十一届菊花(市花)展今天(10月22日)在北海公园开幕,近500个品种1500株标本菊在阐福寺怒放迎客,其中,北海公园自育品种琼华和太液系列尤为娇艳。

 

北海公园目前共有800余种、3000余盆名菊,被誉为北京地区的“菊花种植资源库”,也是菊花繁殖展示技艺传承基地。这些名菊如何繁育和养护?记者采访了北海公园标本菊传统养植技法第五代传承人刘宁。

 

刘宁在花圃中养护菊花。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


3000株菊花,逐一检查捉虫

 

早在1980年北京市菊花协会成立后,北海公园就开始承办一年一度的菊花(市花)展,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十届,也是北京市民最期待的展览之一。此次展览,来自来自紫竹院公园、北京植物园等20多个协会会员单位的精品菊花汇聚于阐福寺。

 

阐福寺北侧的花圃中,刘宁正在精心打理菊花。2005年毕业起,她就来到北海公园园艺队菊花班工作,一晃已经15年了。“所有花我都喜欢,但和菊花格外有缘,我出生的11月份,正是北京办菊花展的月份。”

 

菊花只在金秋盛放,但栽培和养护工作却贯穿四季。春天扦插繁殖、夏季分栽定植……为了菊花在展览的20天内呈现最佳状态,园艺队队员前期要进行大量工作。

 

每天一大早,刘宁就来到花圃,逐一查看3000多株菊花是否有虫子。“菊花可以食用,虫子也喜欢吃,所以我们要先捉虫子。”她说,蚜虫的口器(嘴)是针形的,像吸管一样吸食菊花的营养。肉虫子的咀嚼式口器像钳子一样,把菊花咬碎,对菊花造成破坏。如果观察到虫子,园艺人需要为菊花打生物制剂农药。

 

“菊花对水分的要求严格,我师傅就经常提醒我们,水要浇错了的话,菊花得需要好几天才能缓过来。天天大量浇水,它的根儿就泡烂了叶子黄了。相反如果水浇得不够,菊花叶片很小,停止生长。所以每个品种都要不同对待。”

 

刘宁说,菊花不喜积水,园艺人每天要定时定点为菊花浇水,保证不同品种的菊花“喝饱”不打蔫儿,又得配置疏松土壤,让它们得到良好的排水。

 

培育北海特色自育品种

 

标本菊又称独本菊、独头菊,刘宁解释说,标本菊是菊花的最佳代表作,它类似于“独生子女”,全株只开一朵花,花朵大、姿态优美,非常具有观赏性,因此在菊花品种展览中都采用标本菊。“真漂亮!”看着颜色姿态各异的标本菊,观展游客不时发出啧啧赞叹。

 

“菊花属于纯园艺品种,如果随意种在地里会长出好多小花骨朵。很多老百姓心疼,舍不得剪去花骨朵,所以花都开得不大,看不出来这个品种到底有多美。经过园艺人的管理和干预,我们可以保证每枝杆上只开一朵花,这样养分集中,花才能开得大。”为了保证主花的营养,园艺人需将“旁朵”掐掉。防止使用剪刀留下“伤口”,他们会用手指甲将其余的花蕾轻轻剥落。

 

随着花朵越长越大,花头也越来越沉,有的花朵耷拉脑袋,花枝相应弯折,园艺人还要将菊花枝绑在竹竿上,起到支撑作用。

 

名字取自北海公园的琼华岛和太液池,北海公园的自育品种琼华和太液系列菊花颇具特色。


刘宁说,琼华瑞紫的是深紫色的,这种花色比较少见,花瓣长呈管型,前端带着卷曲的球球,像珠子一样美丽。“它的身材纤细,我们浇水施肥都要相应少一些。”琼华凤舞的花瓣是红色的镶金边的,花瓣张开的样子就像凤凰的羽毛一样,看起来雍容华贵,象征着北海皇家园林的风采。

 

“这些品种都是我亲自参与培育的。”刘宁有些自豪地说,新品种的培育在于尝试和坚持。“我们慢慢尝试,杂交培育出来的下一代品种,颜色要好看,花瓣也不能太小,好看的新品种被留下,作为母株繁殖,不好看的则会被淘汰。”

 

除了传承北海公园传统的养殖技术养护菊花,刘宁等年轻一代正在学习和研发新的技术。“比如传统技术属于翻头养殖,现在我们为了提前开花的时间,也正在加入新的技术。”

 

菊花展开幕,游客为菊花拍照。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养菊花也是力气活儿

 

每天和花打交道,这似乎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的工作,实际上,养护菊花并不容易。

 

夏天是菊花生殖生长的季节,园艺人每天都要为花浇水打药、填土施肥。最初来北海养菊花,刘宁夏天穿着短裤短袖在花圃工作,不到一个月,她就因为强烈紫外线过敏长了一胳膊小痱子。如今,再热再闷的天,她也和前辈们一样,穿着长袖长裤、戴着大草帽。

 

对于女园丁来说,“上盆”也是件费力气的事儿。传统养菊花都用瓦盆来养,因为瓦盆透气性好,有力与菊花的生长。上盆时,园丁需要把花种在瓦盆里,再一盆一盆端走。“由于那几天,我们总低着头蹲在那儿,或者提桶浇水,整个颈椎和肩膀的肌肉特别疼。”

 

忙乎了大半年,园丁们的辛勤成果将在秋天的菊展得以展现。今天一大早,闻讯而来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已经在阐福寺门口排起长队,争先一睹菊花风采。自2019年起,在首都绿化办公室的支持下,北海公园与东四街道联合开展菊花非遗项目进社区和园艺驿站活动。“中国菊艺新星”刘宁也走进社区,把她的养护经验讲给花友会的叔叔阿姨。有不少老人从家里搬两个大泥盆过来,一手抱一个。听完了课,现场让她为菊花诊病。

 

“看到大家这么喜欢菊花,我心里挺高兴的。”刘宁说,近些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人觉得菊花是丧葬用品。“其实,菊花在咱中国的传统寓意就是吉祥长寿的意思。我想把菊花养好,也传播好菊花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菊花。”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摄影记者  侯少卿

编辑 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