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 耿子叶)霜降节气刚过,又到了北京密云石城镇黄峪口村蜂农们割蜜的时节。由于今年天气干旱缺少雨水,当地蜂蜜产量相比往年减少了一大半。黄峪口村党支部书记饶仕忠表示,将利用割蜜文化节带动黄峪口村旅游发展,增加蜂农收入。



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耿子叶 剪辑


第八届中华蜜蜂割蜜文化节在黄峪口村开幕。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10月24日,在黄峪口村惠生养蜂专业合作社蜂场,几个蜂农正忙着开蜂桶割蜂蜜。一个托盘,一把刀,有十多年养蜂经验的蜂农,顺着一边下刀,三两下就取出了满挂蜂蜜的蜂巢,蜂蜜晶莹剔透,垂涎欲滴,“今年的蜂蜜产量虽少,但品质不差。”蜂农刘长顺端着刚割下来的巢蜜告诉记者,一吃就能吃出来,今年的蜜少品质好一点。


蜂农从蜂桶中割取蜂蜜。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割蜜,对蜂农来说是一年辛苦劳作的重头戏。每年从霜降节气前后开始,割蜜要持续10多天时间。“割蜜是个技术活,不能割多了,底下要留一半给蜜蜂过冬。”蜂农李占明介绍,割下来的巢蜜可以直接销售,不少游客还会趁着割蜜时节,带着孩子科普蜜蜂知识,品尝割下来的新鲜蜂蜜。


刚从蜂桶里取出的蜂巢蜜。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深山小村养本土蜜蜂


黄峪口村位于密云区石城镇东北部,密云水库的上游,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小村。黄峪口不大,全村共356口人,村民们世代居住在一条七公里长的山谷内。


深秋的黄峪口村,两侧斑斓的山头上,随处可见红叶美景,时不时能看到几只黑黄色蜜蜂,飞行起来较敏捷。“这个沟子里养的都是中华蜜蜂,个头较小。”刘长顺介绍,中蜂个头小,耐寒,抗病性强,适合山区养殖,意大利蜜蜂个头大,“它俩在一块儿就打架,不能在一块儿养。”


现场一些蜜蜂的卡通形象吸引了孩子们的围观。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记者了解到,自从意大利蜜蜂被引进中国后,两者发生了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华蜜蜂数量锐减,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2007年初,有专家曾在黄峪口村考察发现,黄峪口村是历史上中华蜜蜂主要栖息地之一,复杂的地形和众多蜜源植物,非常适宜养殖中华蜜蜂。次年,黄峪口村成立中华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村干部的号召下,不少村民开始养蜂。刘长顺和李占明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养蜂。


传统养蜂 一年只割一次蜜


在黄峪口村惠生养蜂专业合作社蜂场,30—40公分见方的“泥桩子”层层叠叠地分布在半山腰上,“泥桩子”上还搭着柴草编制的“草帽”,仔细瞧,从下边的小口处,时不时飞出来几只小蜜蜂。


蜂桶上搭着柴草编制的“草帽”。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这是传统蜜蜂养殖法。”李占明介绍,传统蜂箱是用木板和藤条做成桶,外边糊上黄土泥,可以保温隔热,传统养殖方法省时省力,不需要人工分蜂,可以自行分蜂,一年四季只割一次蜜,这样的蜂蜜水分少,割蜜前水分大都蒸发了。李占明表示,目前,合作社有100多个传统蜂桶,不过,这种传统养蜂法养殖的蜜蜂不耐活,而且产量低。”


近年来,为了增加蜜蜂产量,合作社结合了传统养蜂法和现代养蜂法。记者在蜂场看到,除了传统木桶蜂箱,还有方形现代蜂箱,现代蜂箱较为常见,木箱子加上巢框就是一个小蜂箱,封盖后可以随时割蜜。


目前,黄峪口村内有蜂农77户,蜂群2000群,同时合作社覆盖云蒙山区、石城、冯家峪两个乡镇、13个行政村,发展396社员户,蜂群达到12000群,年产量超过150吨。


作为惠生养蜂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饶仕忠表示,保留这种传统养殖方法,是为了保留中国传统的蜜蜂文化。近年来,黄峪口村还利用山场资源,建设科普馆,注入蜂文化,形成了品牌。本土的中华蜂,加上传统的养殖技巧,已经成为黄峪口村一大特色,每年一到割蜜时节,黄峪口村合作社都会举办割蜜节。10月24日,今年的中华蜜蜂割蜜文化节在黄峪口村开幕,现场有来自周边的市民近300人参与了活动。


开幕式上蜂农在展示今年首次割下的蜂蜜。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因干旱蜂蜜减产大半 合作社靠旅游增收分红


“今年忒旱,往年一箱蜂得有10斤蜜,今年只有4—5斤。”刘长顺说。


今年,由于黄峪口村所处区域在蜜蜂采蜜时期,缺少雨水,因此蜜蜂的采蜜量大大减少。刘长顺告诉记者,自家养了60群蜜蜂,往年能产上千斤蜂蜜,今年才产了400斤,减少了一半多。不远的冯家峪镇都挺好的,只有附近这条沟子,采蜜时期,天气干旱缺少雨水,因此蜜蜂采蜜少,整个沟子的蜂农普遍面临减产。


“俺们蜂农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有十多年养蜂经验的刘长顺说,年景好的时候最高一年能达到1500斤,一箱蜂就能产15斤蜂蜜。今年确实是特别旱,一个蜂箱往年放3—4框,今年都放到了5—6框,年景好按理每箱能达到12—13斤,今年这一箱蜂才产出5斤蜂蜜。


同样面临减产的还有李占明。李占明除了在合作社入股,自己还养了80多箱蜜蜂。通常,雨后晴天,水汽蒸发,蜜源植物流蜜,蜜蜂出去采蜜。“花、温度、湿度,缺一不可,花开得再好,但没有雨水,花也不会流蜜,”李占明说,“去年产1400多斤蜜,而今年才产了400多斤蜂蜜,减产一多半。”


面对蜂农减产,饶仕忠告诉记者,将利用割蜜文化节带动黄峪口村旅游发展,增加收入,以此弥补今年蜂蜜减产带来的损失。割蜜节活动当天,合作社通过组织市民参与割蜜活动总收入上万元,后续将通过利润分红的形式给到蜂农。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穆祥桐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