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洋)举办趣味运动会、制作魔方墙、研制智能机器人……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实施半年多,新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的中小学生学习、推广垃圾分类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

 

实践型:玩游戏、上“微课”、做志愿者 


4个巴掌大的小垃圾桶摆在面前,把代表不同类型垃圾的小卡片投放进垃圾桶里,学生们玩着益智游戏就明白了如何分辨垃圾种类。近日,为让孩子们更切身体会“垃圾分类”,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特别邀请专业老师走进课堂,带领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垃圾分类常识。

 

北京景山学校引入了“微课堂”,以图、文、视频等宣传方式,帮助同学们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原因和分类方法。在教学中,老师还引导家长和学生们一起实践,找出家中对应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在北京十二中学科丰校区,全体师生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志愿活动中,轮流担任“垃圾分类引导员”“垃圾分类督导员”“垃圾分类宣传员”,指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并监督检查各班实际操作情况。

 

趣味型:投掷竞技、演环保剧 文体活动齐上阵

 

除亲身实践之外,部分学校还尝试在运动会、文艺活动中引入垃圾分类宣传。

 

陈经纶中学崇实分校小学低部趣味运动会


陈经纶中学崇实分校小学低部采取的是趣味运动会的形式。在跑步、广播体操、跳投等趣味运动的基础上,引入了垃圾分类的理念,比如学生们用代表垃圾的小沙包,往垃圾桶里投掷,大家接力运输“海洋垃圾”,还有“垃圾分类我最棒”的障碍跑等。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失八里店分校做垃圾分类小游戏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十八里店分校也采用了户外运动的方式。10月15日,该校启动“无废校园”挑战赛,在校园中推广废弃物监管、源头减量、循环利用的模式,学生们现场扮演海洋守护者、垃圾分类小卫士等角色,玩垃圾分类闯关游戏。


 北京史家小学垃圾分类剧


10月26日,北京史家小学在升旗仪式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二年级部的同学们用小话剧的形式,演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提出“垃圾分类我做起,文明环保我先行”的倡议。

 

创新型:用创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还有一些学校则在垃圾分类宣传和实践中加入了更多有趣创意。在陈经纶中学分校,智能机器人社团的同学们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研制了专门的小机器人。据介绍,它利用颜色传感器、履带、梁等材料制作而成,机器人可以通过颜色传感器将代表不同垃圾的色卡投放进对应颜色的桶中。

 


陈经纶中学分校开发智能机器人


指导老师王俊华表示,这样的创意设计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搭建和互动编程中,锻炼了孩子们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学们也能在过程中感受到垃圾智能分类、低碳环保给人类带来的科技体验和生活的改变。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拼搭魔方墙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则用魔方拼出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墙,远看像一个宣传垃圾分类的“LED屏”。在该校提供的现场操作视频中,来自魔方社团的“小高手”们,将魔方的一面调成不同的颜色,一块块魔方贴到墙上拼出了“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几个大字,下边还配有不同颜色垃圾桶的画面。“我们在拼搭中学会了分工合作,享受到了创造的喜悦。”学生们说。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