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画溪新能源小镇的一个实验室里,陈理正与团队一起对新研制的电池样品进行性能检测。只见他将样品接入蓄电池测试系统,依次对电压、初始能量、循环寿命等指标进行了测试。“看到这个曲线了没有,它证明了我们的循环寿命有了很大的提升。”


让陈理颇为得意的产品叫作“新型石墨烯长寿命电池”,是他负责的研发项目成果,该款产品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和技术工艺的改进,实现了电池寿命的大幅提升。


陈理是超威集团研究院一名研发工程师,他所负责的项目也是今年超威集团20项核心研发计划之一。前不久,集团对研发计划进行了“中期考”,陈理的项目进度超出预期,受到了点名表扬。


作为新能源行业一家高科技龙头企业,超威早已深刻地认识到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最主要动力,谁占领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抢得了高质量发展的先机。集团董事长周明明曾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对超威来讲,人才永远是缺乏的”。


22年来,也正是因为依靠对人才生态体系的构建,超威才实现了从家庭小作坊到行业龙头的华丽转型,打造了集七大业务板块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引才,让人才在超威汇集


每个企业的成长,都有其独特的路径。除了把握宏观大势以外,还有其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优势、经验和特点。


“什么都可以省,人才和研发投入不能省;人才在哪里,就把平台建到哪里”……作为新能源电池行业一家知名的民族企业、龙头企业,超威如今的成绩,与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和合理念是分不开的。


超威高度重视人才建设,每年在人才引进培养下大力气、大投入,面向全球招引人才,海纳百川,多元合作。


时间回溯到2000年,年轻的刘孝伟加盟超威。来到超威后,他如鱼得水,20年来一直奋斗在技术研发第一线,和团队一起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取得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研发成果。他也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集团的研究院院长、全国劳动模范,为企业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超威提出了二次创业目标,立志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伟大的公司。围绕这个目标,开启了全球人才招引之旅。


也就是从那年开始,全球新能源行业知名院士、专家等一大批国际高精尖科技人才倾情加盟超威,加速了超威的转型高质量发展。


2013年,在日本工作近10年、被日本政府认定为“优秀高端人才”的柯克回到中国,加盟超威集团,就任超威集团锂电首席专家兼超威创元技术中心主任。柯克充分发挥所长,为集团的锂电技术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他本人也先后成为国家级人才、首批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我回国是为了踏踏实实做点事,超威集团是中国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能满足我这个愿望。”从来到超威至今,他始终积极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


杨裕生、张久俊、樽井久树、中岛润二……超威先后与全球新能源技术领域6位知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教授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自主引进和培养了5名国家级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超威成为了人才创新创业的热土,启停电池、锂离子电池、锌镍单液流电池、钠盐电池等一大批创新研究项目随之落地生根。


在面向全球引进一流专家和职业经理人的同时,超威还推出了“新动力计划”,即:每年前往全国各大高校招收优秀应届毕业生。通过理论+活动+实践的培养套餐,帮助大学生快速完成角色转换。并根据大学生个人所学专业、本人意愿、岗位需求等,采取拜师学艺的方式,为每一位新员工量身安排人生导师,一对一指导,跟班学习,加快新入职大学生成才节奏。


面向国际高端引进一批、面向全国各大高校引进一批,超威通过双管齐下的引才政策,为集团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用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在董事长周明明看来,超威要想实现人才的汇聚、涌流,就必须构建起一套集引、育、用、留以及持续成长为一体的人才生态体系,坚持“不拘一格降人才”,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用人之所长,容人之所短,让人才在超威真正获得成长和关爱,最终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向价值提升。


自成立以来,超威集团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把“发现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优化用人模式,倾力打造专业高效的人才队伍。


为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超威集团持续优化职业晋升通道,打造内外部公平、富有竞争力的晋升体系和薪酬体系。一方面,通过岗位识别,建立员工管理、专业、技能方向的等级标准,拓宽员工的发展通道;根据岗位业务属性,制定与业务匹配的薪酬体系,通过价值分配的牵引,促进员工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绩效评价,每年定期对业绩突出的员工进行薪酬调整,在内部营造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晋升氛围。


储备干部培养,主要是促进干部年轻化,和能力提升没有关系,能力提升是专业通道范畴。


与此同时,超威还逐渐加快内部人才梯队建设。依托“储备干部培养计划”,持续发掘有管理潜力的人才,打通员工管理晋升通道,打造一支专业化、年轻化、职业化、高效稳定、积极向上的管理干部队伍。如今,先后有100余名优秀员工成为部门级、模块级等级别储备干部,先后有28名储备干部获得晋升,大大激发了员工的成长动力。


“长期以来,我们想方设法推动内部员工的成才,力争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超威集团人力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能者上、庸者下。在超威,能力是最好的饭碗。超威采取制度选人、竞争上岗的方式,让每个员工都有公平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关于这点,集团华南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继飞深有感触。得益于超威公平、公开、公正的用人体系,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他凭着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通过内部岗位竞聘,在短短的13年间,从一名普通的大学生,一路晋升为区域经理、大区经理、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周继飞常说,努力就会有收获!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在超威的大平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留才,打造拴心留人的软环境


“员工是最可爱的人,只要给予他们重视、尊重、信任,他们就会迸发出无限激情,士气高涨。”在超威集团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看来,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正是超威和合文化和人才领先战略的精髓所在。


对于人才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


近年来,超威持续优化人才环境,从员工成才和解决员工后顾之忧两方面着手,用事业留人,用环境留人,用情感留人。


2004年,超威正式推出企业家培养计划,这个由董事长周明明一手打造的人才成长计划,在多年的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为行业、为企业的跨越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周明明认为,人都是有梦想和追求的!为此,他针对普通员工、专家科学家、合作伙伴三类群体,亲手绘制了三条企业家成才的路径,并提供创业资金和资源,着力将超威打造成培养企业家的摇篮。目前,超威旗下108家子分公司的负责人大多来自企业家培养计划。


“我们将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将超威打造成培养企业家的摇篮,让全球新能源领域有梦想、有志向、有创业需求的人都到超威来,超威将提供最好的平台和环境,成就他们的梦想。”董事长周明明表示。


除了打造平台推动员工事业上的进步,超威还努力打造“软”环境,让人才心甘情愿地留在超威。


前两天,员工小吴的OA邮箱收到了一封信,上面写着“亲爱的超威人,现邀请您参与2020年第3季度员工综合满意度调查,希望您根据实际感受和体验作出客观的评价……”他点开满意度测评表,发现一张调查表上,大大小小罗列着80多个问题,邀请员工一一进行打分。


据了解,这个满意度调查每个季度都会开展一次,邀请全体员工参与,调查分别从工作体验、工作汇报、行政服务等8个维度,让员工全方位地评价整个集团的服务工作。


不仅如此,针对调查中提出来的各类问题,也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汇总,交给责任部门推出改善计划,督促落实到位。


想员工之所想、解员工之所需!满意度调查只是超威为提升员工幸福指数的一个小小缩影。超威还通过村企联建人才公寓,为员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打造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员工提供高效服务;开展主题文化活动,丰富员工文化生活。除此之外,还有外出游学、健康体检、生日福利、节日福利等一系列福利政策,让员工共享超威的发展成果。


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近年来,超威“黑科技”层出不穷,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其背后是千千万万超威人才的辛勤拼搏和付出,超威集团通过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才生态体系,给每个员工提供平台和机会,真正做到了让人才在超威汇集涌流、人才辈出。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