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要快,但心态可以适当放松

 

如果真的要让《一点就到家》的主创们来形容片场抢时间是如何焦灼、拍摄是如何争分夺秒,他们大概很难给出一个生动具体的形容。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么紧张的创作节奏下,主演彭昱畅说拍摄过程一点都不赶,反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欢快旅程,甚至下雨的时候还会休息,他们四个年轻人就一股脑冲向云南“创业”,和戏中的主角一样撸串、喝啤酒。“下雨就下雨,下雨了我能怎么样?”许宏宇说,“云南的这个山谷处于高原,天气经常不稳定,一会晴一会雨,没关系,我们想办法,我们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然后找到创作的快乐吧。”作为导演要负责进度,身后还有来自公司的压力,许宏宇自认拍摄初期仍然紧张,但他更是认为虽有压力,但不能传递给演员,一定要允许他们有一个最安稳、最舒适的状态去表演。

 

三位主演也纷纷表示导演在片场的放松给他们带来了安全感。刘昊然说,许宏宇给了他与彭昱畅、尹昉在现场肆无忌惮地去尝试出格表演的机会,他们会拍很多条。因为导演许宏宇是剪辑师出身,很清楚他要的是什么。“剪辑的经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其实有很多人会误会,认为我拍的时候都想好了镜头该怎么剪辑,其实完全相反。我以前做剪辑的时候最希望获得很多不一样的素材,因为如果素材不够根本没办法创作,或者是你把想要的规定好按部就班地剪辑就可以,但这个谁都可以做。所以做导演的时候我希望放开去拍,也不考虑该怎么剪辑,反而最后呈现的效果会很好,后期剪辑的基础会让我在拍摄的时候更有信心。”

 

许宏宇导演(图中者)在《一点就到家》拍摄现场。


速度可以快,但心态不妨学会适当放松。主题向上、基调轻松的《一点就到家》凭借高口碑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许宏宇在回顾后期制作时,他觉得当时的紧张也慢慢地得到了释放。高原上每晚都会听见虫子的声音。一开始不太习惯的他,每天都涂上各种防虫的东西。但逐渐地,他开始觉得很自然,没有虫在面前爬来爬去甚至有点不习惯,他会把后期创作的过程形容为心态轻松:“我们的拍摄和片中的三个人的状态也很像,遵从电影规律,在有限的周期下去产生最自然的化学反应,不用太纠结,随缘,在电影中的随心表达会给你一种幸福感,这是真的。”

 

“时间紧张并不代表就可以一次过”, 这也是黄建新导演在现场坚持的制作规则,在他的片场,一条过不是常态,多拍几条这些都是需要的,除了演员的表演,外界也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拿《决胜时刻》来说,就算时间紧张,他的很多戏也绝对不是一条过就完事,基本要拍五六条,这样才会给后期剪辑和特效合成等留下空间与余量,才能选择出最好的:“要知道观众的联想是超越我们的表现的,如果你的作品不能让他们建立联想,他们会天天挑你电影的毛病,一旦观众进入联想通道,他们就收不住了,这才是比较好的电影状态。我们努力在做,不一定做得到,但是朝这个方向去做。”

 

多家公司合作特效抢进度

 

但比起《一点就到家》与《决胜时刻》,《金刚川》面临的磨难或许更多。丹东并不是专门的影视拍摄基地,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仅是为了安置剧组人员,制片组就找了十几家酒店,遇上极端天气无法开工,导演就在酒店里剪辑,演员在酒店里排练,多家特效公司在异地赶工,从拍摄到后期录音合成等工作,大家基本没有停下来过,哪怕是一分一秒。经历过《金刚川》的人都会亮出自己的底线与感受:“所有人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都拧成一股绳,大家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金刚川》特效总监徐建说,如今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金刚川》的特效,是国内多家特效公司集体合力完成的作品。他们负责的部分也分包给了很多国内外的团队,这些公司帮忙做特效资产、扫描数据修复等工作。徐建和团队先把所有的特效资产、镜头、动画做完,然后分发给这些合作伙伴,他们再拿已经测试好的这些数字资产和特效资产,把动画再细化,完成最终的东西。徐建将自己的团队比作中央厨房,“我们把所有的原料都备好,然后把关键的菜品炒一个样子出来,发到各个连锁店,大家拿着我们的原料,按照我们炒好的菜品的样子去做,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模式。”

 

郭帆导演在为《金刚川》模拟演示空战。


时间紧,任务重,徐建从接到《金刚川》这个项目后,就制定了严格的周期流程表,“没有周期表是没法干活的”,资产要多长时间,动画要多长时间,特效要多长时间,后期合成要多长时间,都是有规划的。这几个月里,徐建和团队每天超负荷工作,每天工作达十七八个小时,有时将近20小时,“实在累得不行就睡一下”。有一个同事,加班加得实在太累,结果不小心摔在地上,把牙磕掉了。虽然面临着高强度工作,但做完这部片子之后,徐建和团队有很大的成就感,就像在烈火中涅槃了一次,并且做这部片子确实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所有人在做的时候确实能感受到,我们是为了长眠的英雄拍这部电影,带着愿景去做这件事儿,挺激动的”。

 

在创作后期,赵宁宇时常想,《金刚川》的诞生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剧组或许不可能再找到一个刚刚写完几个重大抗美援朝题材的编剧,也很难找到管虎、郭帆、路阳这些顶级导演三合一去做事,也很难找到熟练又无可挑剔的摄制团队:“这疯狂的四个月,大家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拧成一股绳,做成一件大事,尽管大家极度缺失睡眠,身体都撑不住了,投入、费用也翻了一倍,但各个方面都贡献了力量,才让这部电影走向胜利。”


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滕朝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