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来,不少人会在早晚煮一锅小米粥,温暖又养胃,然而不少人却不知道小米是怎么来的。实际上,小米跟路边常见的狗尾巴草有着很深的渊源,一起来看看吧。

 

曾为古代主粮

 

小米在古代称为粟,先秦时期称为稷(jì),是中国最早驯化的栽培谷物之一。我国古代常称国家为“社稷”,其中“稷”是建立国家的基础,可见小米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考古发现,我国栽培粟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中期,陕西岐山县斗鸡台、西安半坡村及甘肃、云南等新石器时期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炭化粟粒。可见早在新时期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以小米为主食了。

 

小米是一种耐旱、耐瘠的作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易生长。正因为这些特性,在农业尚不发达的古代,它曾一度作为人们的主粮。在夏商周时代,粟和黍同属五谷,粟(稷)还是当时的五谷之首。在汉代,有专门的农业官职叫“治粟都尉”,主要管理粮(粟)仓。

 

此外,小米在古代还被视作军粮,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国家储备粮”。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令》中曾记载:“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意思是地大则粮多,国大则人多,兵器强大则士卒勇敢。这里的粮食就是小米(粟)。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中记载:“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说的就是国家应以农业为本,重视屯粮(粟),才能保证国泰民安。说明在汉朝时,小米已作为军粮成为了国家征战储备物资之一。

 

中唐时期,稻米在南方逐步发展起来,成为当时的主食,粟的地位慢慢没落,随着在明朝玉米的传入,小米就成为了杂粮。但在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气候仍然不能满足种植水稻的条件,小米依然是这些地区的主食之一。例如在陕北,即便是今日,黄灿灿的小米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依然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煮小米粥、蒸小米饭都是当地日常饮食。

 

由狗尾巴草驯化而成

 

虽然小米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培育历史,但它最初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从它的祖师爷爷“狗尾巴草”说起了。

 

“小米是由狗尾巴草人工驯化而来的”。中科院植物学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史军对新京报记者称,人们从自然存在的植物(狗尾巴草)种子选取籽粒饱满、颗粒较大的个体,一代一代地优选,然后栽培改良,筛选出拥有大种子基因的个体来繁育,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小米。

 

“这个肯定是经过很多代筛选,不只是小米,稻米也是一样,经过不断选育栽培,逐步形成今天的大米,所有的农作物都有这样一个驯化的过程。”史军表示。

 


 

新京报记者 刘欢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