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 刘娟)203米国金中心高耸挺拔,苏式“和园”典雅别致……是村不像村,是很多人对东岭村的初印象。


东岭村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大道东段,全村215户,800多人。曾经的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只有三分河滩地,“半年糠菜半年粮,有女不嫁东岭郎”是当时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如今的这里,坐拥“中国西部第一村”“全国文明村”等多项荣誉。巨变背后,是一个中国500强企业的成长故事,也是一个“村企合一,以企带村,共同发展”机制下共同富裕的故事。


东岭村新貌。


从铁皮加工铺到中国500强企业


东岭村原本是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联盟村的一个生产小组,改革开放前,村里一穷二白,路烂、房子烂,吃不饱饭的人不少。


1978年,村里依托地处宝鸡市郊区的地理优势,用村集体16间门面房办起了一个黑白铁皮加工部,加工炉子烟筒、水桶和烧水壶等。谁也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加工部,日后会成为年收入达1300亿元的中国500强企业。同样没想到的,还有一路的艰辛。


1988年,就在铁皮加工铺扩大经营范围、成立东岭机械铆焊厂时,一场事故将工厂推向了散伙的边缘。人心不安、厂子太小……众多问题面前,很多人退缩了。村民李黑记临危受命,以每年5000元的价格承包了铆焊厂。回想起当初,至今村民们仍会感慨,“没有他的这个举措,东岭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为了摆脱困境,什么能挣钱铆焊厂就生产什么,铁丝、园钉、铁簸箕等都在市场大受欢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李黑记敏锐地捕捉到全国即将迎来建设高潮的历史机遇,主动从铁皮加工转向钢铁经营贸易,仅2年时间产值就超过亿元,成为全国典型。而后,借助政策,铆焊厂先后兼并多家企业,成立了集金属加工、贸易、建材、运输等产业为一体的东岭集团,李黑记担任董事长。


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人提出企业是村上的,要“分光吃尽”。如何化解矛盾?1995年初,东岭村推行村企一体化,即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兼任村上的“一把手”,村干部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交叉兼职。李黑记当选村主任,为了让群众放心,他把自己多年承包企业赚来的6000多万元无偿捐给了村集体。


这一惊人之举,让当初质疑他的人震惊不已。然而,这只是开始。2000年,东岭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造,李黑记作为法人代表,按照当时的政策规定可以占股20%,但他坚持占股2.7%,把村集体作为企业的大股东。也就是说,村上原有的集体资产以村委会集体股名义参股东岭集团,由此带来的财富增值统一归全体村民所有。


股权明晰之后,东岭集团进入到跨越式发展阶段,通过重组、兼并、参股等形式,快速完成了工业化,并逐步迈入现代企业行列,形成了国内、国际贸易,钢铁及锌冶炼,矿产开发及煤炭采掘,地产商业,金融投资等多业并举的综合性集团公司,下属企业遍布上海、广州、浙江、云南、湖北、湖南、新疆等全国20多个省份,数量达到100多个,仅2017年,集团公司上缴的税金就达到20亿元,成为陕西首个收入过千亿的民营企业。


从5分钱公交费到10万多元收入


伴随企业成长的,还有村民的钱包。


村民黄金彩1981年嫁到东岭村,当时只有一路公交车到宝鸡市区,为了节约5分钱车费,每次她都让丈夫骑车送她去市中心。“现在钱够花了,每次买衣服我都是到宝鸡最大的银泰城买。”黄金彩说这句话的底气,是因为她即便退休每年仍有10万多元的收入。


按照东岭村“村企合一、共同富裕”的发展模式,村民收入构成除了基本工资外,还包括股份分红、集体分红、投资分红、租赁收入四部分。其中股份分红和集体分红,每人都有。黄金彩说,东岭集团改制时,全村每家都有股份,每年按20%兑现分红,她家入股总额22万元,每年可分红利3.5万元。另外,全村每人每年还可获得村集体分红,2017年每人分红3万元。每月村上给发500元退休金,闲置资金交给村集体、每年按10%的比例分红,“有的人家中有多余楼宇,还可对外出租赚钱。”


除了各种分红,东岭村还有很多长期福利。以教育为例,东岭村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上学费用全部实行集体报销,考上大学最高给予5000元奖励,大学毕业如果回村(企)上班,返还大学期间所有学费。


东岭村幸福的老人们。


“既要把人带富,更要把人带好”,腰包鼓,福利好,如何防止村民坐享其成、坐吃山空?东岭村在《村规民约》中明确规定,村民年龄男在50岁、女45岁以下,身体健康且无特殊情况的,要人人有事干;无特殊情况都必须上班,否则年终分配时会受到经济处罚。目前,全村95%以上劳动力都在东岭集团所属企业上班。


“容天下人,干天下事”,东岭村不止本村人,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顶尖人才就达300多人,每年还从应届大学生中选聘数百名优秀硕士研究生和大学生。如今,成为新东岭人已成为这些外乡人在此打拼的动力,东岭村每年会从贡献突出的企业员工中吸收新村民,享受“村民待遇”。


从土胚房到新东岭城市综合体


当年那个贫穷落后的东岭村,现在已经成为宝鸡城市化进程最闪亮的坐标。


如今走进东岭村,映入眼帘的是高楼耸立、庭院幽静、超现代化乡村景观。但在老一辈人记忆里,以前住的是土胚房,走的是泥巴路。虽然后来陆续盖上了2层楼,但排污不畅、供电不足,道路坑洼不平,脏乱差问题突出。


2001年,东岭村邀请设计院专家进行规化设计,先后投资9200多万元兴建了村民住宅,空调、灶具、宽带、电视网络、天然气一应俱全,村民只要买一个床就可以拎包入住,还配套建设了幼儿园、村委会等基础性设施,成为陕西省首家“数字电视村”和“省级绿色文明社区”。


2002年村多层住宅小区。


5年后,东岭村再次投资10多亿元资金,结合更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建设了“东岭新时代”“东岭国际城”住宅工程,多栋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每户村民分配到一套134平方米的住宅。


2012年,东岭村最后一块庄基地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东岭集团投资230亿元建起了新东岭城市综合体,集商务办公、现代商业、生态居住于一体,并引进皇冠酒店、银泰商业等一批国内知名商业品牌入驻,让东岭村真正实现了从农村到现代城市的大跨越。


“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东岭现在的幸福生活。我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带着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而且会越来越好。”改革开放40年杰出民营企业家、东岭集团党委第一书记李黑记说。


新京报记者 刘娟


编辑 马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