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戚望)11月11日,北京东城区公布“高参小”开展6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记者了解到,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已有近19万名学生受益。
 
累计开设185门课程、开发36种校本教材
 
“高参小”项目成立于2014年,全称为“北京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即高等学校、社会专业团体以体育、美育特色发展为载体,全方位参与到小学的文化建设、课堂教学、社团发展、教师培养、理论研究等工作之中。
 
项目实施六年来,中央戏剧学院、中国音乐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8所高校,国家大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3个社会团体,先后与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府学胡同小学、灯市口小学等22所小学签约,以体育、音乐、喜剧、美术等学科优势,推动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
 
记者了解到,项目实施至今,高校和社会团体累计向学校输送教师1262人次,本科生和研究生2467人次,每年平均开展211次教师培训,累计培养小学教师1102人次。课程方面,在一至六年级开设了音乐、体育、舞蹈、书法、美术、戏剧等185门课程;每周平均课时493节,还帮助学校开发了36种校本教材。此外,还结合课外活动,为小学新建立了197个体育、艺术等社团,共7817名学生从中受益;组织了2万余名学生走进国家大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以及高等院校观看演出。


东城区史家小学分校的学生郑博皓、高浛斐在总结表彰会现场带来京剧选段。摄影:东城区教育新闻中心 唐晨

 
注重公平 所有学生共享体育艺术资源
 
活动现场,青年湖小学、板厂小学、北京儿童艺术剧院的校长、负责人,东城区“高参小”项目领导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回顾六年来“高参小”走过的历程。
 
据青年湖小学副校长蔡晓培介绍,从2014年起,北京联合大学助力了青年湖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学科课程建设、学生社团发展、教师成长。在联大支持下,青年湖小学成立了艺术体育类社团,共计30余个,开课4416节,学生在全国市区级比赛当中获金奖银奖一二等奖总计1026人次。此外,学校还在联大的帮助下,构建起多元立体读书文化。
 
“希望学校能把艺术教育过成日子,而不是节日。”北京儿童剧院书记段建玲表示,作为一个专业的儿童剧院团,在“高参小”项目进行过程中,学校也在反哺剧院的创作,“演员、导演、编剧进到最一线,在跟孩子接触、上课的过程中,灵感也被激发,所以我们是双赢的。”
 
北京市“高参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甘北林表示,东城区“高参小”项目的突出特点之一,是注重公平。“它不是以办好几个社团为目标,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受到体育艺术资源的滋润。 ”
 
谈及“高参小”未来发展,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尤娜表示,将进一步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不同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各参与学校逐渐实现由“输血”、“造血”到“献血”的转变,实现每一所“高参小”小学都成为老百姓心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校”。


新京报记者 戚望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