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程维妙)11月12日,在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消保局副局长尹优平表示,要完善有深度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重点是要完善好支付、征信、担保、破产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优化普惠金融相关的法治环境,特别是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完善数据的资产产权交易流通制度和标准。

这是他对提高普惠金融前瞻性和有效性的四点建议之一。此外,他还提出,要完善有竞争力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坚持市场在普惠金融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广覆盖、有差异的服务金融体系,分类、分层满足不同普惠金融的需求,比如一老一小、妇女、中小企业不同的群体和弱势群体。

完善有适应性的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特别是要适应双循环格局下不断扩大内需的市场,人口老龄化和银发经济所带来的一些挑战,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完善有温度的普惠金融能力体系。当前金融机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同时人民群众、小微企业的金融素养能力还不高,人民银行连续五年对金融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虽然我们整体的金融素养和金融能力有所提高,但还有差别性,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他们的金融素养或产生的数字鸿沟不适应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

尹优平表示,“十四五”即将起航,我国供求失衡的矛盾依然突出,普惠金融所面临的问题也很多。当前普惠金融发展一定要增强对新发展格局的适应性,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内生发展、开拓发展等多层次的需求。而且要适时创新,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服务,提高普惠金融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维妙 编辑 李薇佳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