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县尉颜……”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一处唐代墓葬里,这块墓志石被盖子压着,第二行靠下的这几个字刚好被露出来。

 

考古队员们内心被未完待续的“颜”字勾起了一点好奇和期待,“不会这么巧吧……”大家小心翼翼地清理泥土、搬开盖子,后面几个字也出来了,“颜真卿书”。

 

“经研究,这是由颜真卿书写的墓志铭。”11月13日上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这一发现,“这也是目前首例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早期书迹真品。”秦都咸阳城考古队队员张杨力铮告诉新京报记者。


颜真卿真迹,罗婉顺墓志上有“长安县尉颜真卿书”字样。图源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


墓主人为唐代贵族家族

 

墓室里到处都是被翻动的痕迹。

 

“很多随葬品没有了,墓主人的骨骼、葬具也被破坏了。”面对这处被盗得厉害的墓葬,张杨力铮心里一紧。

 

这是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一处唐代贵族家族墓地。2020年6月,秦都咸阳城考古队对这里的汉唐墓葬开展了发掘工作。

 

墓葬整体外观。图源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


好在,墓葬形制保存得相对完好。据张杨力铮介绍,墓地共包含三座墓、葬着四个人,其中一座为夫妻合葬墓。

 

考古队发现,四位墓主人各有各的墓志。“一合墓志由志盖和志石组成,志盖就像盖子一样盖在志石上。在这处墓葬里,一共有四合。”张杨力铮说道。

 

四块志石上的刻文讲述了四位墓主人的生平,考古队也因此确定了他们的身份,分别是合葬的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及其儿子元不器和侄子元自觉。

 

张杨力铮告诉新京报记者,尽管墓志上记载的墓主人的官职和履历并不算闪耀,但经研究发现,元氏一族曾与李唐皇室联姻,也因此,墓葬形制规格并不低。

 

铜钱、陶灯、陶俑以及银带扣、葵口高足银杯等共计两百多件(组)文物于此出土。张杨力铮透露,“秦汉新城的确有很多古代文化遗迹,以秦汉为主。这次发掘给了我们一个信息,就是除秦汉外,这里还有其他历史时期的珍贵遗存。”


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图源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


目前唯一经考古发现的颜真卿早期书迹真品

 

合葬墓室靠甬道处的两合墓志,“很明显是被挪动的状态,甚至有一个墓志盖被翻了个底朝天。”张杨力铮回忆道。

 

颜色更偏白的那块志石,被盖子压着一部分,在第二行靠下的位置,考古队员依稀辨认出“长安县尉颜……”几个字。

 

未完待续的一个“颜”字勾起了大家的一点好奇和期待,“不会这么巧吧……”在小心翼翼地清理泥土、搬开盖子后,“颜真卿书”几个字呈现眼前。

 

“应该就是大家熟知的那位书法家颜真卿。”张杨力铮介绍说,这块志石归属女性墓主罗婉顺,她卒于唐玄宗年间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四月,同年下葬。根据颜真卿年表和史书记载,这一年是颜真卿刚刚从醴泉县尉升任长安县尉的年份,“同一年份、同名、同姓、同一官职的可能性太小了,应该就是他。”

 

但看笔迹,确实和人们熟识的稳健宽绰的“颜体”不同,“直观感受就是笔画纤细,结构没那么方正。据说他早年学褚遂良,确实有褚的遗风。”张杨力铮解释。

 

“从已公布的材料来看,这次出土的是目前唯一经考古发现的颜真卿早期书迹真品。”

 

书写墓志那年,颜真卿38岁。史书记载,正是那年,“草圣”张旭向他传授笔法,一直在艰苦摸索的颜真卿为此欣喜,准备继续在笔砚艺事上磨砺。

 

不料,九年后,安禄山起兵造反,他便把笔一扔,打仗去了。此后七年零两个月,整个唐朝笼罩在安史之乱的阴影里。

 

历经金戈铁马的作战和尔虞我诈的官场,颜真卿的人生在拓展,艺术体味也在锤炼,在书法上逐渐形成了雄强圆厚、气势庄严的风格。

 

“我们现在常见的颜真卿作品,也多是这种比较成熟的、晚年的作品。”张杨力铮认为,“这次出土的早期真迹能填补一个缺环,是颜的书法形成历程方面很好的研究对象,也能让大家了解颜真卿学书法、练字的过程。”


元大谦、罗婉顺夫妇的两合墓志。图源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


或受朋友请托书写墓志

 

“墓志本身可以理解为一篇文章,四块墓志就是四篇文章,其中三篇都是由唐代皇室成员、郡王李璡撰写。”墓志文中,李璡自称是元大谦夫妇的外侄孙、元自觉的外甥。

 

“李璡作为家族晚辈给长辈撰文。”张杨力铮说道,“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人在努力收集唐代文学作品,编成了《全唐文》、《全唐诗》等等,这次的发现也为此做出了贡献。”

 

至于墓志为何由颜真卿进行书写,张杨力铮介绍,在唐代,为墓主书写墓志的人,或是死者本人的亲戚家属,或与死者有朋友关系、受人请托。

 

“从墓志内容看,颜真卿与墓主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亲属关系。”

 

“李璡类似今天的‘文艺青年’,他们有一个圈子,和杜甫、李白、贺知章等人有交际。”张杨力铮表示,当时的颜真卿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又出身书香世家,或许和这个文人圈子有一些往来,受李璡的请托,书写了墓志。

 

罗婉顺的墓志。图源陕西省文物局官方微博


书法家并不会自己刻石,要么用朱砂直接在石头上书写,要么写在纸上后翻印到石头上,工匠再按笔迹进行雕刻。

  

目前,该墓志被保存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泾渭基地,考古博物馆建设完成后,墓志或将被展出。

 

“这些物质遗存,是古代工艺技术、精神生活最直观的体现。”张杨力铮说道,“如果中国人追根溯源找寻咱们自己的文化体系和向心凝聚力,这些遗迹无疑是最好的线索。”

 

 

新京报见习记者 彭冲

编辑 刘倩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