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信箱46


值班回信:徐悦东

来信


亲爱的编辑: 


您好,请允许我先说说我的状况。 


我是一个性格很内向的人,还可能是回避性人格?平时也不敢主动去找不认识的人聊天,即使ta是同一个年级的同学。如果对方是女生,我主动接触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这种感觉很困扰人。内心明明很想要克服,但好像性格里面的不自信,或者说是自卑,总是阻止着我去做……我也很想,像那些和同学处得来的人一样,即使没有他们那种很强的社交能力,起码正常交流不胆怯也可以……对我来说……主动去沟通其实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而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导演。 


我时常陷入迷茫……因为这种现实的否定,让我已经开始思考这条路还能不能走下去…… 


所以……请问是否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呢? 


回信


这位匿名的同学: 


您好! 


内向的人可以当导演吗? 


众所周知,导演这个工种需要协调全剧组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把控着内容的整体质量。其工作需要与人进行大量高效的交流。因此,这似乎是一个适合外向性格的职业。但这也不尽然,许多工作都需要大量得跟人打交道。比如,在大家心目中,记者一定是一个适合外向性格的人所从事的职业吧?但是,许多记者挺内向的。我可以告诉你,据我观察,我们书评周刊里的记者和编辑里,就有许多性格内向者。我就特别内向。我感觉我就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喜欢独处,在集体中会很不自在,跟陌生人打交道会非常敏感而紧张,每次跟不太熟悉的人打完交道后,都会思前想后刚刚哪一句话我没有说好,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导演也一样。“喜剧之王”周星驰就生性孤僻。基顿和卓别林这样的喜剧大师也都很内向。好吧,这些人物又是演员又是导演,我给你个“纯导演”的例子:李安就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他小时候无数次被自己的内向胆小的性格困扰。但也正因为敏感的内向视角,他的电影非常细腻。要是利用得好,内向也是一种优势。 


在这个社会中,性格内向似乎变成了一种需要改良的性格。其实,我们对内向的看法是有问题的。真正完全的内向者和外向者都非常少见。一般来说,人的性格不是扁平的,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能唤醒不同的性格“开关”。因此,极其内向的周星驰能在镜头中尽情“释放”。在打开社会化“开关”后,很多内向的人也能尽可能表现地像外向的人一样(尽管不是ta的自然状态),尽量让对方舒服,毕竟内向者一般比较“贴心”。在独处时,内向者就会会关掉“开关”,回到自己自在的小天地里。 


因此,性格虽然难以改变,但内向者的社会化还是可能的。当你真的想去做导演的时候,你就必须跟人打交道,你也就能学会怎么与人打交道。其实,我最讨厌打电话了(通讯便利的当代人不知为何反而孕育出电话恐惧症。我发现,不只我一个内向者害怕打电话那种只有语音没有视觉形象的感觉,我宁愿当面聊天。),尤其在给采访对象打电话的时候,我的心跳得很厉害。但在电话接通那一刻的临爆点过去后,一切都没有问题了——毕竟我必须去做啊。 


我采访过一些青年导演,在这些导演当中,有的人真的很内向。想当导演,去做这件事的意志或许比性格更为关键。对于作品内容来说,导演的想法决定了内容的高低,而不是性格。处理得好的话,你甚至可以利用好内向者所拥有的敏感特质,并在创作上体现出来。 


希望你的导演道路能够顺利! 


本期麦田信箱就回复到这里,如果你有任何疑惑,生活上的,思想上的,欢迎来信~
来信地址:maitianxinxiang@163.com(就是“麦田信箱”四个字的全拼)
来信主题:阅读、工作、生活、情感…… 只要是你想说的,任何主题都ok
回信制度:我们会在每周末,刊发大家的来信(可匿名)与我们的回信。每周由编辑部的值班编辑回信,如果你有特别“钟意”的编辑,也可以指定特定的编辑回信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