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吉喆 摄


日前,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正式对外发布,其中11次提到“能源”,强调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显然,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


在此背景下,新京报贝壳财经举办了“智慧能源时代——十四五能源发展新机遇”直播论坛,特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高级顾问、研究员韩文科;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院长李伟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研究员景春梅以及中国能源资深研究员许江风走进直播间,前瞻智慧能源时代,解读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新机遇。



四位大咖同谈能源革命 本质到底是什么?


新京报:你们是如何定义能源革命的?


韩文科:推进能源革命,主要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我的体会是,一是要通过能源消费革命建立现代化的能源消费系统,建立一个有利于环境、提升效率、节约型、绿色、清洁、低碳的能源消费体系。


二是推进能源供给革命,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能源供给系统,污染高的能源要尽可能减少,清洁能源的比例则要尽可能做大。


三是能源技术革命,能源技术的重大突破是能源革命的动力,以创新为驱动,推进能源科技革命。


四是推动体制机制革命,提高市场化程度,完善政策法规,创新体制机制。


一个合作即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一个更高水平国际能源合作体系,适应更大程度的开放。


景春梅:我想从能源革命提出的背景出发,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这三个方面谈一谈。


2012年年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5点要求,包括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以及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往后,能源革命也成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能源革命即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粗放的、以能源投入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方式,打造低碳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保障能源安全。


所以,能源革命也叫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是出于我国能源安全、能源转型以及应对国际气候变化提出来的战略。


目前,能源革命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不断地向绿色低碳转型,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消费已经降到了59%,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断加大,能源消费的总量也在下降,所以,能源发展对经济支撑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这就是我理解的能源革命。


李伟阳:个人理解,“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能源革命的提法是对原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升级,在新发展理念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贯彻,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可能要超越生产和消费的视角,超越技术、专业的层面,在更高层次、更高视角理解能源革命。我个人理解,推进能源革命是建设现代化能源体系的旗帜性定位,是现代能源体系、现代能源产业、现代能源经济、新型能源基础设施以及彰显能源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性的革命性变化。


其次,能源变革之所以需要上升到革命高度,背后蕴含着中国特色、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从解决能源问题的视角,实现我国能源的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推动能源产业的升级和现代化能源经济的发展,不提升到能源革命的高度是无法解决的。


未来,解决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和具有世界发展方向意义的能源发展问题,都需要革命性的进展。比如电力系统,以往都是讲产品、讲技术,未来更多的是通过系统级、产业级的模式、新型能源经济形态来解决问题。再比如,提高我国能源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率,以及培育壮大现代新型能源经济,都任重道远。


最后,从结果角度来看,能源革命最终会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总量的关系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会逐步脱钩,就是在能源消费不增长的情况下,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用能需要;二是,能源效率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高能效的能源系统、用能形态会替代低能效;第三,能源结构会继续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化石能源加快向非化石能源转变;第四,能源的清洁低碳水平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从高碳、高排放能源走向低碳、低排放能源;第五,能源产业、能源业态和能源经济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能源经济在经济体系中的比重、地位和作用会有更大提升。


许江风:我觉得国家电网推广综合能源服务是非常重要的,我个人建议是三网合一,将城市电力局、城市燃气集团、城市热力集团三网合一,就地注册,就地纳税,接受城市政府领导,这样,综合能源的服务效率就会提高,电、气、热之间也可以互调互补。


另外,在城市统一规划时,也应该考虑如何利用城市能源集成来辅助,最好是用城乡一体化的集成规划来配合城市规划,农村的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够自己用,用不完还可以向城市销售,这样,城市就从能源消费城市转变为能源生产与消费城市。 


同时,平衡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主要靠碳税,中央财政有补贴,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因地制宜,设置碳税税率,比如说北京、上海、三亚等城市就应该高强度征收,但像淄博、唐山等重化工的城市,就可以适当少收点,每个城市收取的碳税可用于补贴困难家庭。


再往后就是电价、气价、热价的市场化,市场化之后我个人认为可以取消对各种能源品种的补贴了,让市场充分竞争。


未来,能源体制革命理顺后,每个城市会优先利用自身的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解决一部分的能源需求问题,这样,空气环境也好了,也更安全,也可以解决很多就业问题。


碳税之争 到底该不该征收?


新京报:许老师提到了碳税问题,韩老师您对此有何看法?


韩文科:北京、上海需要强化减排力度,但现在就在北京、上海征碳税,我是不太赞同这个观点的。因为这涉及到经济运转系统问题,我国的财政有一套税收政策,要征碳税就必然要减掉一些别的税,毕竟企业交的碳税也会传导到消费端。因此,要把碳税变为现实政策,需要系统性的转换,需要改财税体系,目前看,条件还不成熟。


最主要的,如果别的地方不征收碳税,就在北京、上海征收很高的碳税,那么可能造成这些地区一些实体经济的过重负担,造成新的不平衡。因此,我的看法,就现阶段而言,如果征收碳税,也只是推动碳减排的辅助手段,还不能变成主流。


新京报:许老师,您如何回应韩老师的观点?


许江风:按行业征收碳税难度较大,不如按照城市征收更易实施,像粤港澳大湾区倒是因为房价贵、能源贵倒逼了产业结构调整,倒逼了企业家、科技人员发挥潜力,研究附加值高的产品。但比如淄博和唐山等重化工城市,一开始税率可以低一些,过几年可以调一次,让每个城市走自己的道路,逐步推进经济转型,千万不要全国一刀切。


新能源车前途光明 现阶段应该加大补贴


新京报:各位觉得未来的新能源车发展格局如何?


李伟阳: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出现一个新型基础设施的组建,这种新能源基础设施的组建会给整个城市的管理体制、电网的建设体制、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体制、运行方式带来巨大变化,为了适应变化,国家电网公司做了大量工作,整体而言,新能源车前途远大和光明,挑战和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


景春梅: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产氢国,经过多年积累,氢提纯的成本不断下降,可再生能源的度电成本不断下降,为氢能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但其中的症结和障碍也很大,因为我们仍没有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氢能成本依然较高,且有产能过剩的风险。


在氢能应用场景方面,有个倾向是一窝蜂地扎堆造车,这个认识偏差要矫正,其实氢能在很多领域都可应用,氢能车应该与电动车实现互补,比如氢能加氢时间短、续航里程长,更适合城际间用于公共交通和商务物流的大功率商用车使用。


新京报:最后想问韩老师,您如何看待现阶段的新能源车补贴,是否应该加大力度?


韩文科:从十四五开始,我国要加大力度推动电动车发展,现在如果做得慢,以后就要做得更快。而且,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能加大力度的时候。


当然,加大力度还离不开补贴,因为企业前期需要技术投入,但也不一定补贴多效果就好,补贴的力度是需要政府部门来把握。


此外,新能源车市场需要充分地竞争,除了国家投入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让车主充电更方便外,还要让消费者享受到新能源车使用上的便利,以及便宜实惠的价格。


整体而言,我觉得电动车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十四五期间更是要大力发展起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潘亦纯 张姝欣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