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戚望)让学生组成小组到超市做市场调查;让学生看图猜中草药名称;现场展示针灸、拔火罐,让学生了解中医的治疗方法。11月17日,在北京市第五中学,记者看到,40分钟左右的中小学思政课,让孩子们不再觉得“没意思、不重要、空讲理论”。


当日,在北京市第五中学阶梯教室内,清华大学马克思学院(以下简称“清华马院”)与东城中小学展开思政课程合作,清华大学马院的研究生们将走进东城区中小学校,双方确定以双向互访、举行专题研修的方式,推动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

 

课程创新 打破思政课固有模式

 

记者走进北京五中教室看到,现在的中小学思政课,已不再是大家固有印象中的“枯燥、无聊,满是说教”,思政教师精心准备了教学内容,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将思政内容寓教于乐,传递给学生。

 

在高中思政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助力“中国奇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课程展示中,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京客隆、物美、家乐福等线下超市和京东、每日优鲜等线上网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超市了解常见肉菜价格的总体情况及个别商品的价格波动情况,了解不同市场同类商品价格和品质差异。

 

课堂上,授课教师由学生们的调查结果出发,引入资源配置的话题,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和过程及必然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自信。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我在超市里看到,市场价格依然平稳、产品丰富,我感悟到市场经济给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中国奇迹’。”有学生向记者表示,平时他走进超市都只顾着和家人购买商品,而没有从价格的角度出发,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节走进超市的思政课,让他很有收获。

 

清华马院党委副书记何建宇在点评这节思政课时谈道,这节生动的思政课,不仅凸显了现实关怀,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贯穿着对学生“四个自信”的培养。“对教材当中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机衔接,能够引起情感共鸣的家国情怀。”

 

北京五中党总支书记兼校长王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们对思政教育的兴趣需要教师合理引导。而在此前的问卷调查中,五中教育集团77.8%的学生认为思政课非常有必要。而目前,王蕾也承认,大部分的思政课程的主渠道还是理论教学、课堂教学。“未来,我们希望探索更多、更丰富的形式去开展思政教育,‘互联网+思政’的创新形式,可能会是未来思政教育落地五中教育集团的举措。”

 

成立思政课青年教师成长营

 

11月17日下午,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动开展的推动基础教育思政课改革创新主题实践活动在北京市第五中学召开。

 

记者了解到,一系列的思政课程合作将在清华马院和东城区中小学之间展开。双方将成立思政课青年教师成长营,确定东城区优秀思政课基地学校,走进清华马院,助力青年思政教师成长。双方还将共同实施思政课教师“三个一”工程,每位思政课教师参加一次“思政教师走进高校”专题研修、一次综合社会实践考察、一次专项思政学习培训,为期三年,实现思政课教师百分之百全覆盖。此外,通过“三百课程”与“三百先进人物”,树立好老师典型和师德楷模,发挥正面引导、示范带动的作用。

 

除教师培养外,东城区的中学生,还将有机会走进清华马院。清华马院将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合理开展思想和党建工作,探索新型思政教育模式。

 

清华马院院长艾四林:上好思政课需要教师保持自信

 

清华马院院长艾四林表示,上好思政课不容易,意识形态教育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感,让孩子觉得知识离自己很遥远。因此,要上好思政课,对思政教师创造性的要求非常高。“思政课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等,要让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取向。”

 

艾四林表示,上好思政课,教师要保持强大的“自信”。“你在课堂上的言行是否靠得住、是否透出一种对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强大自信来感染学生?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思政教师的强大气场,有助于让学生觉得学习思政是一种愉快的过程。”

 

艾四林还提到,大中小学思政课虽有不同的关注点,但本质上是“共守一条渠”。而这次清华马院与东城区的合作,是一次双方均能得到提升的合作。“首先,清华马院的研究生走进东城的中小学,感受一线中小学教师的风采,有助于他们更好成长、成才,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建设;另外,东城区的教师走进清华马院学习,有助于我们共同开展教学方面的研讨,提升理论水平,开展相应的思政教师的培训。”


新京报记者 戚望 编辑 巫慧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