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何安安

 

艺术走向城市空间,走向公众生活,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尤其体现在当代雕塑、装置和潮流艺术等方面。近日,艺术对话空间论坛在上方美术馆报告厅举办,来自国内艺术与设计界的众多收藏家、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共同围绕着艺术与空间跨界实践,如何构筑空间美学,艺术如何走向公共生活等展开讨论。这一论坛也是已于同日上午开幕的“潮动——2020当代艺术展”重要配套活动。

 

艺术对话空间论坛现场。

  

“城市雕塑”这个词,

是中国特有的

 

在海德格尔看来,雕塑作为一种造型艺术所具有的独特之处,是一种把位置成形体地化入作品的活动,并且和位置一道是一种揭开人的可能的寓居地带的活动,揭开环绕着人、同人相干的事物可能停留的地带的活动,“雕塑是存在的真理在其奠立位置的作品内的体现。”提起公共空间,就不得不提起城市雕塑。在致辞发言中,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北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办公室原主任于化云讲述了“城市雕塑”这一名称的由来,并梳理了北京城市雕塑的发展历程。

 

1982年,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成立,刘开渠等四位艺术家建议在中国开展城市雕塑,这一建议得到中央的批准,“城市雕塑”一词由此诞生。但对于“城市雕塑”这一名称,有专家提出并不确切,因为其无法概括乡村雕塑。于化云说,这一提法是有道理的,事实上,在欧洲,以及韩国、日本等地,一般都将其称之为景观雕塑、环境雕塑、公共雕塑等。也就是说,“城市雕塑”这个词,是中国特有的。城市雕塑的定义也因此得到确定,所谓城市雕塑,指的是行政辖区范围内,在公共空间内的硬质材料造型艺术作品。

 

《YY》,蔡万霖。20×23×60cm,不锈钢(2020)。“潮动——2020当代艺术展”参展作品。 

 

撇开名称不谈,在这里,于化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新中国的城市雕塑与共和国同时诞生”。这一观点他首次提出于2001年,但在当时遭到了批评。进入1982年,中国的城市雕塑迎来了春天。1984年,第一个男裸体雕像塑成。亚运会期间,第一个女裸体雕像塑成。2002年,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开放,这也是北京第一个具有国际性的公园。

 

如何将艺术背后的哲学思考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涉及建筑、室内装潢、设计、雕塑、影像等多个行业的跨界设计师、艺术家王开方是本届“潮动——2020当代艺术展”的参展艺术家。在论坛环节,王开方以“艺术与空间跨界实践”为题进行了分享。

 

《东西》,王开方。“潮动——2020当代艺术展”参展作品。图中正要从作品中走过的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阿福。 

 

王开方对金有着一种信仰,《金砖》是王开方最早的黄金艺术作品,此次他的参展作品也均与黄金有关。王开方说,金不是原产地球上的物质,是来自宇宙深处的恒星爆炸,随陨石来到地球上的。在几乎所有文明起源的初期,都有金的存在,无论两河、埃及、玛雅、印度,还是中国,是金在整合和推动文明的发展,金贯穿宗教、文化与经济,是圣物,也是承重宇宙智慧的神奇能量场。从《金砖》到《K星球》再到《风》系列,王开方认为,金砖代表意志,K星球代表秩序,风代表自由,这也是他在艺术实践中对自身创作理念的阐述和表达,并由此探寻未来创造的发展方向。

 

《非常自由女神》,王开方。高330cm,铜、24K金、不锈钢(2019)。在王开方看来,非常自由的炫动是美妙的,也是不安的。他认为,自由的对立面不是法律,而是自律。“潮动——2020当代艺术展” 参展作品。 

 

艺术品成为促进人与人、

人与世界相互碰撞的存在

 

艺术品如何营造空间?艺术品与空间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作为设计师,共合设联合创始人、设计主理人殷志伟认为,最为重要的是“共赢”,也就是说,如何让空间和艺术品之间不要形成脱离——怎么把艺术品融进去,相互之间不要发生冲突?殷志伟说,自20世纪以来,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艺术品逐渐从高高在上的殿堂走入生活,成为一种与生命有着特殊联系的存在。换而言之,即是感知、欲望的表现方式。随着现代艺术与生活越发紧密的联系,艺术作品不再被视为单独的物件或者某种艺术风格的呈现,它更是一种促进人与人、人与世界相遇与碰撞的存在,具有影响人视觉与促发反省和谈论的力量。

 

当代潮流艺术。

 

为什么过去叫装修,现在叫室内设计?殷志伟指出,从装修到室内设计,实际上是一个进化的过程。艺术品在某种程度来讲应该是空间的主人,在这里,殷志伟强调了艺术品在空间之内的自我话语权,“一件好的艺术品在空间中应该是会说话的,能够把它所要表述的语言传递出来,能够让这个艺术品和人形成对话。”殷志伟说,艺术品不再是空间的装饰附属物,是最直接有效的传播艺术理念和表达设计的直观方式,艺术展览与创作始终都与它们所处的空间息息相关,空间与作品两者始终都相互联系,但又彼此相对。而呈现这些艺术品的空间也不再是独立的存在,空间与艺术品共同构成了现当代艺术的完整性。

 

艺术品与家居的结合。

 

那么,如何理解生活空间与艺术品的关系?殷志伟表示,生活空间为艺术品提供了基本的存在条件。在空间设计中,个性化、艺术化的建筑材料和家具产品只是基础,趣味性十足的陈设艺术品在空间中的合理安置,无疑是提升整个空间韵味的关键。陈设艺术品在空间中有几种表现方式呢?独立摆放、点缀和功能适用。殷志伟说,空间设计中,首先是和谐,空间和艺术品形成和谐感;二是细节感,设计有细节,艺术品也有细节,看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可以走近它,细细品味它,让它给你带入到一种语境里;三是功能适用性,既是陈设也要具备一定的功能。

 

艺术品与空间的结合。 

 

那么,设计师应该如何看待艺术?艺术家又应该如何看待空间呢?殷志伟表示,“艺术是一种自我表达”,当艺术品所表达的内容与其背后的故事与这个空间相契合时,整个空间会因这些艺术品的加入显得十分有味道,真正融为一体。

  

新的设计从传统的坡屋顶

逐渐“生长”出来

 

数字建筑并不是新的话题,这个源于西方的建筑设计理念,依托科技和计算机编程技术在设计中的直接运用,让建筑以独特的有机形态呈现。然而建筑师李道德提出“数字东方”的理念,他所领导的dEEP建筑事务所正是致力于探索数字建筑在中国本土语境下的独特呈现。在论坛中,李道德以“数字东方:从高级到乡土”为题,分享了自己在建筑实践中的心得。

 

李道德认为,建筑师和艺术家是一样的,要有创作的冲动,拿到一个项目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而不是简单的满足基本功能需求。2014年,李道德受邀参与东方卫视的《梦想改造家》节目,为志愿者们设计了牛背山蒲麦地驿站。整个设计建造的过程很艰苦,但给了李道德很大的感触,他希望用设计的力量去帮助志愿者和村民们。在延续自己数字建筑理念的同时,李道德希望村民看到这个房子不觉得突兀和陌生。因此,新的设计从传统的坡屋顶逐渐“生长”出来,如同自然中的进化。李道德认为,建筑也有生命,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建好之后,村民们觉得这个建筑并不陌生、没什么特别的,这正是我想要的,我希望这个建筑独特但又完全融入乡村之中。”一次偶然的公益设计,完成了李道德数字建筑与乡土的第一次对话。


牛背山蒲麦地驿站修缮改造前后。

 

位于北京和承德交界处的燕山山脉之上的凤凰谷山顶艺术馆,同样是李道德及其团队关于“数字东方”的又一次实践,“面对连绵的山脉和长城,我希望这个建筑是一种更东方的、更具中国性的存在。”李道德说,西方和东方的建筑观是很不一样的。西方的经典建筑,无论当代与古典,大多是建筑在自然之上,更强调个体的力量。而东方的传统建筑观则是希望建筑融入到自然之中的,人、建筑与自然是合为一体的。因此,李道德希望设计的建筑应该是“依山就势,顺势而为”的。


凤凰谷山顶艺术馆。

 

如何把这种东方抽象的理念“势”提炼出来呢?李道德对地形进行了数字建造,并通过动画模拟山中气流的流动,最终提炼出气流的线条生成这个建筑。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传统建筑师所画的草图,更多的是数字编程和分析。“我希望这个建筑一定是具有很强的数字时代特点,但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又可以非常明确的知道,这是中国的建筑。”李道德说,“这需要建筑师有更多人文的思考,包括对传统美学的把握。这个建筑不是独立存在的,是关于山水、关于文化、关于长城的。比如除了功能需求,屋面上栈道的设计正是与对面山顶长城的空间呼应。当行走于竹栈道上的时候,会有在长城上翻越山丘的感受,又像是在苏州的园林之中,步移景异的去探索空间和自然之美。”

 

凤凰谷山顶艺术馆栈道。

 

把艺术家的作品放到空间里,放入的是一种感受,一种观念。微美设计创始人赵树在主题演讲“于微小处见真知”中,分享了自己在做室内设计过程中,艺术和空间交流的两个阶段。赵树认为,艺术品是观念、感受,通过艺术手法外化的一种体现,艺术品作为装饰品只是最初级的阶段,艺术是精神的凝固,把艺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目的,甚至说空间是为了艺术而生,这是现在的状态,在空间中要把感受和观念具象表达的任务由艺术品完成,艺术、文化、空间,对应灵、心、身三个部分,三位一体,是完整的生命体,缺一不可,空间中为艺术的部分预留位置就是为感受观念的传播留有空间。这是艺术和空间的第二阶段。在赵树看来,艺术品是空间的灵魂,艺术的存在使空间真正成为身体和心灵的栖息地。

 

《我们都爱Supreme系列-章鱼哥》,南方。20×25×63cm,玻璃钢喷漆(2018)。“潮动——2020当代艺术展” 参展作品。 

 

LISPACE立和空间创意总监、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贾立以“当代陈设艺术在中国”为题分享了自己的设计历程。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区别是什么?贾立认为,设计师解决问题,艺术家创造问题。贾立说,好的空间不仅有设计师展现的美学,也要有艺术家表达的观念,这样的空间才有“生命”。在贾立看来,客户之所以会选择其所在己团队的设计,正是因为团队对艺术家的联合,选择或定制属于空间、表达空间的艺术装置作品,更好的用空间展现艺术家的观念。

 

《缠绕的世俗》,范晓妍。90×120×105cm,不锈钢、黄铜(2011)。“潮动——2020当代艺术展” 参展作品。

 

在接下来的圆桌对话环节,艺术家、收藏家蔡万霖,室内设计师、建筑师连志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崔鹏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筑邦设计院副院长、设计师张明杰,清尚集团设计所副所长程一鸣,保利集团中轻国际设计院主创设计师王海鹏,意度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创建筑师谌喜民,社会美育联盟的秘书长、北京联合大学老师赵坚,北京电影学院教师朱力,雕塑家景晓雷等嘉宾也分别进行了现场分享。

 

《机械路霸》,夏航。130×60×70cm,不锈钢(2011)。“潮动——2020当代艺术展” 参展作品。 

 

主办方表示,拥有有趣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座有趣的城市。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不甘于让作品停留在纯艺术层面,让艺术与人们有更深入的交流和连接,让城市的环境和家居的空间变得更具创造性、更有艺术感,这样才能彰显出一座城市的生命力,一个有人文的家居环境。作为一种原创力,艺术介入空间是一种精神理想,也是一种踏踏实实的践行,公众生活需要摆脱重复和雷同,创作丰富多样的个性特色。

 

 

作者丨何安安

编辑丨张婷

校对丨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