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8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终于在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这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据悉,RCEP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15个成员国的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


商务部方面表示,RCEP自贸区的建成将为我国在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提供巨大助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RCEP对世界、中国、行业甚至普通老百姓的影响,11月17日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二级巡视员、研究员胡江云,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苏庆义三位大咖走进新京报贝壳财经直播间,为观众进行全方位解读。



新京报:RCEP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有何影响?


张建平:由于RCEP降低了交易成本,因此,我们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会下降,另外,中国老百姓获得国外商品和服务的便利程度会大大提高,选择也越来越多元。


比如说西服,通常会用混纺材料,其中要用到羊毛原材料,那么澳大利亚是最有优势的,中国则在化纤、混纺工业技术方面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像越南等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就可以进行剪裁、缝纫,日本则有设计方面的优势。


根据RCEP原产地规则,在不同国家产生的增值部分,可以累加计算,也就是在澳大利亚、日本、中国、越南的附加值都可以累加计算,只要达到原产地规则的标准,在不同国家之间流动时就可以免关税,这样的话,一件西服的成本会得到控制,市场价格也会下降,老百姓就得到了实惠,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服务方面比如留学、旅游等,有了RCEP协定,签证、相互往来的便利性程度都会大大提升。


胡江云:按照RCEP,协定生效后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且主要是立刻降税到零和10年内降税到零,因此,对消费者个人而言,能方便享受日本或其他成员国的商品和服务。


另外,RCEP还在自然人移动方面达成了共识,我们以后可以很方便地去发达国家短期旅游或消费,大大提升了人们尤其是中产阶层的福利水平。


新京报:中国的企业、企业家该如何抓住或适应RCEP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胡江云:首先,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应该认真研读RCEP相关的制度安排,比如RCEP明确提出了政府采购协定,也就是说,这个市场是非常大的,而中国企业在政府采购方面有较大优势,就应该去熟悉这些规则;又比如RCEP第一章是专门讲反倾销、反补贴等相关定义的,而我国是在世界上遭受反倾销反补贴最多的国家,因此,政府、企业都应该认真学习这些内容。此外,一些新兴业态比如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的重要规则也需要企业、行业协会、相关组织来共同研究,完善企业自身的产业链,提高供应链效率。当然,大幅度降低关税、削减非关说壁垒、全方位开放服务业,对部分企业造成较大的竞争压力,一些企业可能破产,这可能是结构调整的代价。


其实,每一个制度安排都有正面和负面效应,如何去利用、放大正面效应,预警、规避负面效应,可能需要有关部门进行深入研究、理解,并向相关企业宣传解读。


张建平:机遇在于中国企业将面对一个更广阔、福利更深、潜力更大的巨大一体化市场,所以,现在正是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布局全球的时点。


我国在资源、能源、原材料、设计、生产、加工、制造、服务各个环节都能在这么大的市场上进行更高效的资源整合,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将来,RCEP会变成很多中国企业非常看重的市场,中国有14亿人口,东盟也有6亿多人口,仅是这两个市场,就足够中国企业不断发力。


另外,东亚距离非常近,成本也比较低,还有众多的华人华侨,这些都有利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


当然,挑战也是有的。一方面,在相同的贸易投资规则下,RCEP会构筑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就意味着生产制造、服务竞争会更激烈,中国企业也应该加快创新转型的步伐,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真正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而适应竞争需要。


我也是中国贸促会的专家组成员,在这里也预告一下,中国贸促会很快也会组织面向企业做RCEP相关规则、条款的宣传和解读。


其实,在RCEP之前,中国已经和20多个经济体签署了十来份自由贸易协定,但许多中国企业依然不了解这些协定,对相关规则也无法很好地掌握,我们也呼吁商协会、服务机构能够面向企业加强对RCEP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让企业自觉应用规则,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竞争效率。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仍没有完全控制以及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抓住机会,利用RCEP的规则,更好地提升竞争力。


总体来说,我国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就明确提出,希望能培育一批中国的跨国公司,“十四五”期间,要着眼于提升国际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我们也将沿着这一方向继续加强,希望RCEP对目前市场有更大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新京报:与“入世”相比,中国此次加入RCEP的意义如何?


苏庆义: 任何一个协定都无法与“入世”相提并论,“入世”无论从规则层面还是国际分工体系而言,都让中国真正融入了当时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


不过,从RCEP的签署到后续的生效,对中国而言确实意义重大。


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从经济层面来看,RCEP能让缔约方的贸易、投资有大幅增加,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但确实无法和“入世”后我国经济出现爆发式增长相比,后续,我国也不可能再有这么高的经济增速了。


第二,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来看, 当时,我国为了“入世”修改了大量的法律法规,目前,虽然我们离高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但和“入世”之前的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签署RCEP虽然也要修改一些国内法律法规,但只是在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情况下所做的一种调整。


第三,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年“入世”是我们融入了这个体系,所以能获得非常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在目前中美贸易摩擦的大环境下,RCEP的签订更多意味着我国有一个保底协定能够应对美国对多边主义形成的挑战。


胡江云:对比来看,当年“入世”对中国的意义非常大,让中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而此次签署RCEP,都是按市场经济国家的标准来制定的,就是说已经把中国当成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待了,这和“入世”相比是很大的区别。


第二,从制度完善角度而言,当年“入世”时,国内大部分法律法规都需要立法、修订、甚至废除,一些基础的制度比如如何建立进口防御措施等,都是在边干边学,落实中逐渐学习,但现在签署RCEP,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制度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然,在当前情况下,RCEP的签署有重要意义,提倡了全球化、自由化和便利化,但历史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自由化贸易安排都会带来很好的福利。


像拉美等中等收入国家加入WTO或其他贸易安排,却并没有给本国带来很多福利。 


如何将蛋糕做大,以及在全球再分配中分到一块更大的蛋糕,还取决于本国的竞争力,取决于如何适应相关制度,如果说,我国能利用好RCEP,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发达国家,摆脱修昔底特陷阱;另一方面,让大批企业晋升“世界500强”,提高老百姓、消费者的福利水平,逃离中等收入陷阱。这时,才能说RCEP给中国带来了标志性的变化,目前定义其意义还为时尚早。


新京报记者 潘亦纯 编辑 陈莉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