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罗晓静 吴婷婷)11月19日,第23届京港洽谈会在京举行。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公室副主任邓锴在活动中表示,到2020年底,市、区、医疗机构三级必要医用物资储备量应当满足30天以上需求,各类物资储备能满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1至3个月的需求。

 

作为11项专题活动之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署以“凝聚京港防疫智慧,共抗全球疾病威胁”为主题,共同举办了京港卫生健康合作专题活动。

 

记者从现场获悉,京港卫生健康合作专题活动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本次活动采取线上方式举办,京港两地医疗卫生机构高层管理者、业内专家等共80余人参加了卫生健康合作高层研讨会,就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等话题展开探讨,并对两地在完善疾病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以及强化科技、人才和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未来计划进行交流。

 

回顾新冠疫情对首都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带来的考验,邓锴表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完善对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为了加强首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邓锴认为应当做好平战转换的储备。具体来说,全市范围内应当保留一定规模的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注重产能转换,并在京津冀范围建立应急物资生产联保机制;同时应当建设完善“市-区-机构-家庭”四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到2020年底,市、区、医疗机构三级必要医用物资储备量应当满足30天以上需求,各类物资储备能满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1至3个月的需求。”邓锴说。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全球健康中心办公室主任杨鹏介绍,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呈现暴发蔓延态势,不同大洲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甚至已经出现严重的社区流行。面对流行暴发、零星散发、局部疫情不同的情况,也应当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目前我国疫情形势整体处于低风险,监测手段主要以病例排查为主。除医疗机构排查外,入境人员排查是当下我国最重要的排查手段,应当严格实行核酸检测并做好集中观察点闭环管理;此外,应当对重点人群、场所和物品展开常规检测和排查。”杨鹏在研讨会上说。

 

新京报记者 罗晓静 吴婷婷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