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创办18年中,只招收贫困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全免。如果学生考上大学,还将提供所有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18年来,这所学校招收了3260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如今,已毕业2582人,803人考上硕士,博士141人。

 

国华纪念中学。受访者供图

 

一份特殊的“名单”

    

创办于2002年,位于广东佛山顺德区的国华纪念中学是一所全免费的纯慈善中学。18年来,3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学生,在这里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学业,走上和原本完全不同的未来。

 

国华中学帮助了这些孩子,这些孩子在毕业之后,也再用各种方式帮助国华中学,或者其他贫困地区的学校。他们中,有的回到国华中学任教,有的远赴西南偏远山区支教,还有的捐资捐物,一次次回到这里。

 

42岁的蒋洪涛是学校的“明星教师”,他有一份特殊的“名单”,是他在这里任教的15年中所有考上大学的学生。

 

这份名单中,还有一份特别辉煌的记录,2017年,他所教的年级,8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国华纪念中学校训。受访者供图

 

王永锟是国华纪念中学2009年的毕业生,他出生于黑龙江鹤岗,中学期间,因家庭贫困难以继续读书,后来受到国华中学的资助,从东北远赴广东求学。

 

2009年,王永锟从国华中学考入哈工大自动化系,硕士毕业后,创办了自己的机器人企业,如今已经是知名的机器人企业家,他拥有16项发明专利,是深圳市机器人青年专家委员会成员,先后入选2019年福布斯30U30、胡润U30等榜单。

 

毕业几年来,他很多次回到国华学校,帮助学校改善教学、生活条件,在他创业的深圳,他是一位公司的CEO,已经实现了当初读书时的梦想,但回到这里,他只是一位“学长”,学校的操场、教室、宿舍,孩子们身上的衣服、脚上的球鞋,还有食堂里的饭菜,都在他的眼里,他会把所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都记下来,然后默默地送来。

 

就读国华纪念中学时,王永锟立下人生目标:“成为中国最好的CEO,成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但同时,他也受到国华纪念中学核心价值的影响,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感受世界、思考世界、改变世界。

 

教室里的学生们。受访者供图

 

用教育改变贫困

 

对于王永锟,以及所有和王永锟一样出身于贫困之中的年轻人来说,贫困或许是他们感受世界最初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印象,因此,当他们有能力为这个世界做一点儿事情的时候,他们最先希望的,总是去帮助那些仍处在贫困之中的孩子们。

 

2017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杨少敏,也是一位理想的践行者。

 

杨少敏也是一位国华纪念中学的学生,2013年,她从国华纪念中学毕业,考入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毕业后,作为公益项目的支教者,远赴广西深山里的一所乡村小学支教,在那里支教两年。

 

不仅他们如此,国华纪念中学的创办者,也是如此。

 

“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可塑之才因贫穷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这句话是国华纪念中学的创办者杨国强所说,其实也是这所学校一直以来教学的根本理念。

 

国华纪念中学立校缘起。受访者供图

 

杨国强出身于农民,早年也曾因贫困而面临辍学的风险,之后因为得到政府帮助,免掉了7元学费,还给予2元助学金,才帮助他读完了高中。

 

后来,杨国强创办碧桂园,成为国内知名的企业家,成功之后,他就创办了“国强公益基金”,致力于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授人以渔;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教育是自强的根基,也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方法,这一点,贫困家庭出身的杨国强感受尤深。多年来,他累计捐赠超过4100万元,有1.2万余名家境困难的优秀学子获得资助。

 

2002年,他又捐资2.6亿元,在广东顺德创办了国华纪念中学,一所全免费的纯慈善高中。至今,国华中学已经接收了3260名处于辍学边缘的学生。学生从报考国华中学开始,直至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博士毕业,学习、生活等一切费用全部由国华中学承担,目前总投入已超过6亿元。

 

此外,碧桂园创办的职业学院,多年来也招收了2269名贫困学生,2017-2020届毕业生共计1415人,就业率达100%。这些曾经陷入困境的学生,接受教育、增长知识、掌握技能,的的确确改变了他们和无数个家庭的命运。

 

给每个人一份帮助

 

不仅学生如此,国华纪念中学的老师,也是如此。蒋洪涛仍然清晰地记得,在他刚刚入校的时候,老校长对他说的话:“首先你不是来教书的,你是来帮助学生的。”

 

在学校里,蒋洪涛不仅是教学生知识的老师,也是照顾他们生活的长辈,每位老师都会成为10-15位学生的导师,负责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学习、行为和心理成长。

 

从这里毕业的孩子们,也把帮助别人的理念,传递到更广的范围中。

 

今天,国华纪念中学发布了一个公益短片,短片中的主角,就是这些国华的毕业生。

 

国华的孩子们海报。受访者供图

 

这条10分钟的微电影讲述了国华精神感召下两代学生与命运抗争的故事。

 

毕业于国华纪念中学的杨少敏,远赴广西山区支教。同为国华校友的深圳企业家王永锟,因为捐赠物资也来到了这里。两人在捐赠仪式当天,遇到了贫困家庭的孩子陈小天,由于父亲失联两个月,陈小天想辍学外出打工赚钱。

 

原来,陈小天的父亲两个月前已经生病住院,所在医院的医生蔡莹和同事帮助陈小天父亲做了手术。蔡莹又以陈小天父亲的名义,给他的家里寄了生活费,陈小天得以继续读书。而蔡莹也曾是国华的一名学生。

 

三段看似平行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地理和精神坐标——国华纪念中学。

 


国华纪念中学发布的公益短片。受访者提供

 

现实中的杨少敏、蔡莹、王永锟,都是国华纪念中学的毕业生,蔡莹还是新冠疫情期间,支援武汉的医疗工作者。而像他们这样,在进入社会之后,致力于帮助别人的学生,还有很多。“立校办学的目的,是让年轻俊彦从拥有知识开始,继而拥有高尚的品格和灵魂,以建设国家和回报社会为终点。”这是刻在国华纪念中学一块石碑上的话,也是杨国强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杨国强说,每一个走出这里的学生,都曾是受助于社会的孩子,他希望他们,不忘曾经受到过的帮助,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