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所带起的国产青春剧创作风潮并没有匆匆而过,绵延了7年持续到现在也未见消退。但是在行业内部,变化一直在悄悄发生:从数量上的“大爆炸”到品质追求更上一层楼,从跟风IP改编+小鲜肉的“成功模式”到在原创剧本上下功夫,从打着各种噱头谈恋爱到认真尝试拓宽青春剧的边界……青春剧为什么会迎来爆发?那就是在于网络时代年轻观众获得了内容选择权。


《风犬少年的天空》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匆匆那年》是小糖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振华创立“小糖人”后做的第一个项目,他回忆该剧筹备期间,恰好是网络视频平台逐渐成为主流媒体的时间段。在此之前网剧给人的印象就是粗制滥造,那时起平台开始尝试制作大规模、精品化的类型剧。“要选符合视频平台年轻受众口味的题材,视野自然而然往青春剧上面走;其次要找到传统电视剧较少涉及甚至没有做过的品类。当时我们说起青春剧的话,能想到的只有张一白拍的《将爱情进行到底》,还有《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不哭》,都是好多年前的了。”


 《将爱情进行到底》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一部网络自制剧,《匆匆那年》的主角是一群高中生。朱振华决定用新人演员来出演,这样成本能控制在视频平台可承受的范围内。以当时的市场环境,新人新面孔的剧因为缺乏收视保障,很难卖给电视台,而互联网视频平台却可以靠反复点播获得长尾收益,给这类创新的小成本剧集提供了成长的机会。“回过头去看,《匆匆那年》的确成为了国产青春剧的一个分水岭,之前青春剧数量少,之后大批涌现。实际上,用户的需求当时已经在那里了,我们只不过敏锐地了解到,并在别人之前把它做出来了,它是应运而生的。”


《匆匆那年》图片来自网络

 

导演刘畅从《最好的我们》(2016)开始和青春剧结缘,此后执导的《独家记忆》(2019)《棋魂》(2020),也都是青春题材。他认为国产青春剧从《匆匆那年》开始的繁荣,是由于视频网站崛起和网剧的兴起,吸引和增加了一波新的观众。之前只有电视台播剧的时代,遥控器更多地掌握在父母、长辈的手里,剧集的创作就会针对这些相对年长的观众。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视频平台的高速发展,更多年轻观众获得了选择自己想看的内容的权利和便利。于是,像青春剧这样面向年轻观众的作品自然就越来越多。


新京报记者 杨莲洁

编辑  佟娜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