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耿子叶)近期,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增高,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作为农副产品流通中的一环,为什么进口冷链食品频频中招新冠病毒?当前的冷链食品体系应如何应对?农贸市场应如何预防?对此,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表示,针对冷冻产品尤其是进口食品,在进入市场前一定要严格检疫,把住源头是关键,确保进口冷冻品没问题才可进入国内市场。

 

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受访者供图


检查所有冷冻食品是一种消耗

 

今年6月以来,多省市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特别是从青岛的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分离到新冠活病毒,证实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为应对进口冷链食品问题,多地启动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采取对涉及的冷冻肉制品和运输车辆全部封存、对产品及环境进行消杀隔离、同步开展核酸检测与血清采样检测等措施。

 

“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很有效,但是综合管理成本却很高,因为不能准确查找到问题产品,就将所有的冷库都封存,对所有的冷冻食品都全部检查一遍,是一种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马增俊认为,当一个城市出现冷冻食品问题时,应该要求城市所有冷库按照食品安全的管理规范流程,查找备案,索证索票,迅速找到问题源头产品,不需要所有产品每个都封存检测,这种应急监管体系应该是对冷库的检查,不是对库内所有产品检查,应检查冷库证照是否齐全,是否为合法经营。

 

冷链从业人员都需进行健康检查

 

截至目前,从已经出现的进口冷冻食品疫情来看,多为冷冻食品的外包装标本上检测出新冠病毒,有关人员参与了阳性冷冻食品的搬运工作感染病毒。

 

此前,天津市公布了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感染路径:第139例确诊货车司机曾无防护搬运掉落在地面的阳性猪头,猪头污染了德国猪肘,造成外包装阳性。随后,第138例搬运工被感染确诊。

 

对此,马增俊表示,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物品表面存活的病毒可能感染无有效防护的易感接触者,感染风险人群主要为冷链从业人员,这就要求对这些人员都进行健康检查和信息备案,包括从事冷链产品装卸、加工、销售等人员,以及港口、冷链运输和冷链产品从业人员。此外,还需对冷链经营产业的工作环境定期采样,检测污染情况,做好详细备案。

 

市场独立分隔冷冻食品区

 

据报道,新发地现已暂停所有水产、冰鲜、冻品的销售和储存业务,恢复时间尚未得知。

 

农贸市场如何预防进口冷冻食品相关疫情?马增俊建议,市场需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是否消毒的相关证明查验工作,防止未经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的进口冷链食品进入。此外,进一步完善追溯管理,做到所有进入市场的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追溯。建议市场加强环境卫生改造,独立分隔冷冻食品区,以便于查找溯源,同时对冷链行业从业人员也要实现全面信息可追溯。

 

近期,交通部印发了冷链物流防疫消毒的相关技术指南,要求作业人员在搬运货物过程中全程佩戴好口罩,不得擅自开箱,不能随意打开冷链食品包装。

 

针对流通环节,马增俊认为,对从口岸放行的进口冷链食品,在社会冷库或企业冷库倒箱过车、入库存储前,相关生产经营单位查验货物所附消毒证明,如未消毒,则在掏箱卸货时,对该批货物的集装箱内壁、货物外包装实施消毒。冷库在接收进口冷链食品时,应如实记录并核对集装箱号及铅封号,做好货物的出入库记录,相关资料和记录应至少留存2年。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