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11月28日,在清华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发展规划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杨伟民表示,要促进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说要减少进出口的数量,而是要继续当好世界工厂,能出口还是要出口。同时,还要争取当好世界的市场,我们今后要更多地去进口。”


杨伟民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有几个方面的任务,涉及我国经济发展的供需格局、内需格局、分配格局、生产格局、技术格局、开放格局。


一是优化供需格局,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提高国内需求占总需求的比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我国出口增速开始大幅放缓,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一个原因。要保持增长速度,必须要让国内需求继续壮大,填补出口增幅减缓带来的缺口,否则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经济下滑。


二是优化需求格局,最重要的是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占国内需求的比重。从2017年我国GDP最终使用结构来看,只有33%用于居民消费,12.7%为政府消费,接近37%用于投资,16.85%用于出口,居民消费需求占比较低。杨伟民表示,我国多数城镇居民还没有达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阶段,提高居民的消费比重,需要做好减轻房贷等对消费的挤压,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改革户籍制度,建设农村转移人口能够居住的住房等各种措施,减轻居民在扩大消费时面临的压力。


第三个任务是优化分配格局,居民消费少的源头在收入,要提高居民消费占内需的比重,必须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使居民收入增长努力同步快于经济增长。杨伟民曾在全国政协提过“两个翻番”目标的建议,到2035年居民收入翻番、中等收入群体翻番,如果中等收入群体达到8亿,扩大消费就有源泉了。2000年到2017年,无论是初次分配格局还是再分配格局,居民部门占国民收入的比例都出现了非常小幅下降的趋势,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需要通过改革调整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格局。


第四个任务是优化生产格局,最主要的是要提高消费型产业占整个产业的比重,特别是要提高中高端消费产品的规模和比重。生产结构其实也在反作用于消费,国内对于很多产品和服务是有需求的,但是国内没有生产出来,所以人们不得不到国外去购买。这些产业并不是因为创新力不足带来的供给不足,而很可能是体制机制的因素导致供给侧不足,所以还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供和需之间的适配性问题。


第五是优化技术格局,主要提高自主可控技术产业占比,降低高技术产品对外依存度。


第六是优化开放格局,要坚持扩大开放,同时要增强内外循环的畅通性,要继续壮大国内大市场,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增加消费品进口。另外,要保持部分产业生产能力大于国内消费能力的格局,因为需要用这些产业来换回进口需要,因国内缺少资源而必须要进口的农产品、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还有因创新力不足而必须要进口的电子元器件行业,2017年总进口额达到4.45万亿,要进口这些产品,就得同时出口这么多产品。同时也要保持部分产业高出口、高进口,部分行业高度依赖国际市场,既是出口型行业,也是进口型的行业,要维持现有的发展格局,让它能够使国内和国际的循环连接起来。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顾志娟 编辑 徐超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