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交所再次挥刀改革,拟提高企业上市的盈利门槛。根据港交所的建议,将盈利规定按市值规定于2018年的增幅百分比调高150%,或按恒生指数平均收报点数(由1994年至2019年)的概约增幅调高200%。

 

具体来说,对应的盈利要求有两条:其一,最近一个财政年度须不低于 5000 万港元,且最近两个财政年度累计须不低于 7500 万港元;其二,最近一个财政年度须不低于 6000 万港元,且最近两个财政年度累计须不低于 9000 万港元。两个标准最终经咨询后确定,该咨询文件的咨询期限为2个月。

 

经过此番改革之后,港股上市门槛提高到了“前两个财年净利润至少不低于7500万港元”这条红线之上。而就目前来说,港股上市的门槛是最近一个财政年度须不低于2000万港元,且最近两个财政年度累计须不低于3000 万港元。也就是说,16年后新版的盈利要求比旧版本翻倍还多。可见这一次港交所对企业上市的盈利要求确实是大幅度提高。

 

港交所的这一举措让人产生困惑。因为在两年半之前,也即2018年4月,港交所曾进行过一次IPO改革,当时推出三大改革措施,即允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为寻求在香港作第二上市的中资及国际公司设立新的第二上市渠道。此举被认为是鼓励企业赴港上市的重大信号,怎么如今又要大幅提高上市门槛了呢?

 

实际上,港交所的这两次IPO制度改革并不矛盾。就这次提高企业上市门槛来说,主要是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新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大幅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自然就有了保证。而前一次IPO改革,则是对创新型企业以及新经济类公司的支持,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港交所的这次改革可以认为是A股市场注册制的一次有益的探索。毕竟目前科创板、创业板的注册制试点改革都已铺开,而整个A股市场的注册制改革也正在积极的准备过程中。但在注册制下,A股市场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却是一个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毕竟实行注册制,企业上市的条件放宽了,甚至是降低了,包括允许亏损企业发股上市。而且从新股发行环节来看,也确实有人希望通过注册制来降低上市门槛,让更多平庸的企业能够上市融资。

 

港交所提高企业上市门槛的做法对于A股市场来说无疑具有借鉴意义,甚至为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起到了示范作用。因为港股实行的就是注册制,而从港交所的做法来看,注册制并不是一味降低企业上市的门槛,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注册制同样可以大幅提高企业上市的门槛,以此来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该“意见”明确表示支持优质企业上市,也只有提高企业上市门槛,才能保证上市的企业中有更多的优质企业。

 

因此,港交所的这两次IPO制度改革,向A股市场完整地揭示了注册制的精髓。一方面注册制要服务于创新型企业、新经济类公司的发展,于是这就有了港交所2018年4月份的那次IPO新规出台,即允许亏损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另一方面,注册制也要重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于是就有了这一次IPO改革,即将企业上市的盈利门槛提高到最近两年净利润至少不低于7500万港元。港交所的这种改革,对于正在准备全面推行注册制的A股市场显然是有借鉴作用的。

 

皮海洲(财经评论人)编辑 陈莉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