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至此,全国剩余的52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意味着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整体告别了“绝对贫困”时代。

 

什么是贫困?是诗词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还是“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这些都是贫困,是无以维持基本生存条件的生存贫困,也是绝对贫困。2015年,世界银行将绝对贫困的标准,由日收入低于1.25美元,上调为日收入低于1.9美元。而在中国,2020年最新的绝对贫困线为年收入4000元以下。

 

数千年的农耕历史中,关于贫寒的记忆,深植于这个民族的最底层,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彻底解决了衣食难继的问题,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把教育、医疗、住房当作每个人必须拥有的生存基础。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而为了这一刻,我们努力了70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我们国家就在为摆脱绝对贫困而奋斗,70年来,7亿人走出饥寒,住进了安全的住所,享受到了医疗保障,接受了义务教育。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理念,根据这一思想,中国的脱贫攻坚战进入科学时代,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让那些仍处在困境中的同胞摆脱贫困,享受公平的发展条件。

 

一些数据或许可以作为这场攻坚战的证明,2012年,我国还有9899万贫困人口,到2019年年底,减少到551万,每年减贫千万人以上。而2020年11月23日,是这个数字归零的时刻,贫困发生率降到0。中国14亿人实现了“吃不愁,穿不愁,教育、医疗、住房有保障”的目标。

 

2016年,联合国启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议程》将减贫视为首要任务,并为全人类制定脱贫时间表,“到2030年时消除极端贫困”。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时间,比联合国的目标早10年。而且,这是由一个发展中国家所创造的奇迹和纪录,是新时代共产党人所创造的丰功伟绩。

 

如今,我们和绝对贫困告别,那些“贫家烟爨稀”“学钱无措唤儿回”的窘况,彻底消失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历史的记忆。

 

回望来路,这条艰辛与汗水、光荣与梦想铸就的脱贫攻坚之路上,太多人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也留下了足以铭刻历史的痕迹。

 

有为了扶贫,举家常住乡村的第一书记;有回乡创业、带动父老致富的青年;更有无数和逆境抗争,挣脱贫困枷锁的弱者……

 

为了记住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也为了记录那些脱贫攻坚路上动人的故事,在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际,新京报乡村频道策划了“回望脱贫路”专题,采写了多个脱贫故事,尤其是最后脱贫的52个国家贫困县中的故事。

 

回望是为了记取,我们希望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让更多人记住,“全面脱贫”究竟是怎样实现的。也希望更多人知道,摆脱绝对贫困之后,仍有相对贫困,帮助处在困境中的人们,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正义之一。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