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邓琦)继今年4月李干杰履新山东后,生态环境部又一官员赴地方任职。12月3日,甘肃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任命刘长根为甘肃省副省长。

 

刘长根此前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他全程经历了从2015年底开始的历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回头看等工作。此次他履新的甘肃,曾因祁连山等环境问题屡被点名。


图源:生态环境部


曾说“一刀切”是对中央环保督察的高级黑

 

据中国环境报,刘长根曾任原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副司长(2008年9月)、原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党组书记(2010年12月),原环境保护部华北环境保护督查中心主任、党委书记(2013年10月),原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设在原环境保护部)副主任(2015年)等职务。

 

2018年机构改革后,原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改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明确成为生态环境部的内设机构。刘长根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直至此次履新。

 

因中央环保督察备受关注,刘长根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针对媒体提问,刘长根也有问必答。

 

从2015年12月启动河北省环保督察试点以来,至2017年底,首轮中央环保督察完成对全国31个省区市全覆盖。首轮中央环保督察约谈党政领导干部18448人,问责18199人。加上两批“回头看”,首轮督察向地方移交不少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案卷,实际问责人数超过2万人。

 

引人关注的是,督察组组长由部级干部担任,督察过程中同步通报督察案例曾多次使用“督察现场令人震惊”“真相变本加厉”等措辞,语气严厉程度前所未有。其中,地方多次被曝出为应对督察紧急停产停业等“一刀切”,还有舆论认为,督察导致了工厂停工和生活不便。刘长根曾表示,这是对中央环保督察的“高级黑”。

 

2017年12月28日,在环保部当日例行发布会上,刘长根表示,在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前后,确实存在个别地方,尤其是个别基层党委、政府,由于担心督察问责,不分青红皂白,采取紧急停产、停业等简单粗暴方式应对督察,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这是对中央环保督察的“高级黑”。

 

2018年12月,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再次聚焦中央环保督察。刘长根在答记者问时说:今年有一段时间,大家反映督察对经济有影响,有“一刀切”的情况,针对舆情及有关方面反映的所谓环保“一刀切”问题,我们逐一进行了现场核查。核查发现,绝大多数是地方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刚性约束,依法推进督察整改,而一些企业对此不习惯、不适应造成的。这些情况不是环保“一刀切”。企业在环保方面不能固步自封,必须适应新的要求才能取得新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到任职刚满8个月的辽源市委书记被免职与辽河治污不力直接相关。刘长根回应,当地花了钱而没有起到治污效果,根据调查结果,吉林省委决定对时任辽源市委主要负责人实施严肃处理。“我们为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做法点赞。”

 

认为督察需要思路和技术创新

 

刘长根曾多次前往现场督察,并就中央环保督察接受媒体采访。例如2018年,他曾带队现场督察恶臭扰民15年的宁夏泰瑞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刘长根对这家企业的负责人说,企业要想在这个地方生存和发展,臭味的问题必须彻底解决,让老百姓满意。臭味仅仅达标还不算,老百姓说了算。

 

随后,针对泰瑞药业假整改等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和主席当即批示要求严肃追责,绝不姑息。

 

2016年5月,刘长根首次面对媒体,揭秘中央环保督察组河北之行。据刘长根披露,此次督察中首次设置了与省级领导谈话的程序,督察组先后与河北省26位省级领导做了“个别谈话”,包括省委书记、省长,以及近期退出领导岗位的一些省级领导。

 

刘长根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寄希望通过一两次督察就解决问题,既不可能,也不现实。需要持续保持督察压力,需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绝不能“一阵风”,也绝不会“一阵风”。

 

同时,下一步提高督察能力和水平势在必行。社会各界对生态环保督察工作期待很高,同时督察工作已经面临进入“深水区”的压力,面临“发现问题难”的压力,也面临自身能力不足的压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在思路、在方法、在技术手段上持续创新,不断提高督察能力和水平。

 

去年7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这也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发布后开展的首次督察。新一轮督察范围更广、手段更丰富,首次纳入央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将应用卫星遥感、红外识别、无人机等高科技技术。

 

按照计划,我国将从2019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再用一年时间开展“回头看”。

 

因环境治理不力多次约谈地方官员

 

2014年《环境保护部约谈暂行办法》实施以来,生态环境部先后分30余批次对逾100个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重点企业实施了约谈。

 

刘长根曾多次在约谈现场直指被约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的问题。

 

2018年8月,震惊全国的山西省临汾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宣判后,生态环境部与山西省政府联合约谈了时任临汾市市长刘予强。主持约谈的国家环保督察办副主任刘长根指出,这起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案性质极其恶劣,因此有约谈的必要。

 

刘长根指出,临汾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蓄意犯罪行为,且发生在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准确真实并公开之后,案件影响恶劣。对干预环境监测数据的行为,生态环境部坚持“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就在这个月1日,因大气治理不力,生态环境部约谈北京通州区、保定曲阳县、石家庄赵县、晋城城区、新乡辉县市等5个县市区的政府主要负责人。曲阳县相关负责人现场解释,相关人员无法理解曲阳县的难处。

 

刘长根现场打断了他的发言:具体状况就不用再讲了,这些我们也可以再核一下。但是有一条,6月份整个保定的热点网格有90%都在曲阳县,说明曲阳的污染程度最高,这个情况你怎么解释?

 

刘长根告诉他,对于一些标准的问题或具体的原因,如果确实存在疑问,地方可以和环监局沟通,环境部也不希望冤枉大家。但关键还是要严格要求,把问题解决好。

 

因祁连山生态破坏严重,甘肃多次被点名

 

此次刘长根履新的甘肃,曾多次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0日,第一轮第二批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甘肃省开展环境保护督察,督察组于2017年4月13日向甘肃省委、省政府进行了反馈。

 

督察组认为,甘肃省重发展、轻保护问题比较突出。另外,祁连山等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问题严重。当时督察发现,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设置采矿、探矿权144宗,2014年国务院批准调整保护区划界后,省国土资源厅仍然违法违规在保护区内审批和延续采矿权9宗、探矿权5宗。大规模无序采探矿活动,造成祁连山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塌陷等问题突出。

 

另外,祁连山区域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流域水电开发强度较大,该区域现有水电站150余座,其中42座位于保护区内,带来的水生态碎片化问题较为突出。

 

其实,这不是祁连山第一次被卷入“环保风暴”。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整改。

 

2015年,原环保部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对祁连山进行检查时的影像资料显示,祁连山北坡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等活动频繁,破坏生态的问题十分突出。

 

2015年9月,原环保部会同国家林业局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对甘肃省林业厅、张掖市政府进行公开约谈。甘肃省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约谈整治方案瞒报、漏报31个探采矿项目,生态修复和整治工作进展缓慢,截至2016年底仍有72处生产设施未按要求清理到位。

 

上述2016年底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对甘肃省开展环保督察后,2017年2月12日至3月3日,由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中央督查组,就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开展专项督查。

 

2017年7月20日,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直指祁连山存在违法违规开矿、水电设施违法建设、周边企业偷排偷放、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不力等问题。通报中,甘肃3名副部级领导被问责。

 

甘肃为新一轮督察首批进驻省份

 

去年7月12日至8月12日,甘肃成为新一轮督察首批进驻省份。今年5月8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公布了对甘肃的督察反馈指出,甘肃省认真汲取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教训,不断推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生态环境总体脆弱、保护任务依然繁重,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盼仍然存在差距。

 

督察组指出,甘肃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2018年全省有9个市州未落实国家对限制开发区域的考核要求,继续考核GDP等经济指标。同时,绿色发展约束性指标落实不下去。

 

同时,一些部门工作降低标准、放松要求。省发展改革部门违规核准5个煤矿改扩建项目,批复同意4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省生态环境部门放松重金属污染防治要求,擅自推迟已建成投产或已通过环评审批项目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的时间。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能推则推、一拖再拖。督察组还发现,甘肃第一轮督察整改还不到位。例如,陇南市及康县两级党委政府对康县大鲵省级自然保护区整改要求不以为然,把督察反馈前就已开展的现状调查和一般性执法检查作为落实整改工作内容,且在2座水电站,1个探矿项目整改任务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申请整改销号。

 

背景

近年来多位环保官员主政地方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赴山东任职,任山东省副省长、代理省长。7月,李干杰当选为山东省省长。

 

这是连续第二任环境部一把手赴地方任职。2017年5月,原环保部部长陈吉宁赴北京任职,目前为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就在上个月,此前担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的吴舜泽,任衢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正厅长级)。

 

近年来,多位来自生态环保系统的官员出任地方党政一把手。李干杰履新山东前两天,已有一名环保官员赴山东临沂任职。4月7日,据山东省委组织部消息,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安德被任命为临沂市委书记。

 

因环境治理不力,临沂多次被原环保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约谈。其中,2015年2月,临沂被原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约谈,成为新环保法实施后第一批被约谈的城市。

 

去年4月,山西临汾更换市长,引人关注。这个因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事件震惊全国、空气质量频繁垫底的城市,迎来了新市长——山西省生态环境厅首任厅长董一兵。2020年1月,董一兵已任临汾市委书记。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梳理,去年12月,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调任重庆大足区委书记。2018年9月,原辽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来鹤任抚顺市委书记。2017年12月,原安徽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汪莹纯任蚌埠市委书记。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小平的调动也引人关注。去年9月,他被任命为江西省副省长。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当时,陈小平是全国31个省区市现任副省长(副市长、自治区副主席)中,唯一一位从省环境厅厅长一职直接晋升为副省长的官员。

 

有环保官员和专家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环保干部转岗地方党政负责人或其他部门,说明环保干部日益受重用,他们在环保方面具备专业知识,能摸准当地环保欠账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不过,主政一方,面对的不仅是环境问题,还有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挑战。考验的,还是官员综合素质能力。

 

新京报记者 邓琦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