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一边是来自教育监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一边是来自头部教育机构的企业代表,两方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2月2日,在新京报主办的“2020在线教育论坛”上,围绕校外培训机构的定位、教育资源供给侧的结构改革等话题,双方展开了思想碰撞和交流探讨。作为企业代表之一,洋葱学院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临风抛出了他的困惑,也分享了他对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思考和建议。

 

12月2日,嘉宾参与在线教育论坛。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学校和校外机构都是教育的供给者

 

“怎么把市场化社会化资源以合适的方式引入到学校教育中?有哪些空间是教育企业可以参与的?”圆桌对话刚开始,杨临风就把这个困扰很多教育机构的问题抛给了在对面就座的教育监管部门领导。

 

对杨临风的疑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奕给出了“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答案和建议。对于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的关系,李奕说道,“实际上,我们都是教育的供给者,只是供给的时间有差异,内容上也有重叠,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要共同研究,未来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改革。”

 

而供给侧的调整是需求侧带动的。在李奕看来,教育也是这样。但如何供给才科学?“体制内、体制外、家长三方的供给越卖力气,孩子越吃不下去,没准还撑了。”李奕打比方说,孩子什么时候要吃快速消化的、什么时候需要吃粗粮、甚至半生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从供给侧结构的角度做研究和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就能找到结合点。”李奕以洋葱学院举例,比如说怎么让教育产品数据深化辅助到学校的作业系统,或者对学校老师的素养做诊断……“这才是真正的供给侧的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切割消费者的时间和消费内容。”

 

对于李奕提到的融合和社会分工,杨临风十分认同。在他看来,洋葱学院所探索和践行的参与方式,和李奕提到的这种融合及社会分工,是不谋而合的。“我们过去几年主要做的事情就是跟学校深度合作,我们希望在教育教学层面帮助学校,通过企业的力量赋能学校。”杨临风说。

 

“我们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和学校深度融合,在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杨临风举例称,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并不仅仅是把一个动画课件播完就结束了,而是靠这个课件起到带动或者提高的作用;另外,洋葱学院投入大量成本帮助学校老师做信息化技术培训,还引入了评测模型,以对比这些教师在应用洋葱系统前后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

 

截至目前,北京、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湖北、宁夏等地的数千所学校已规模化应用洋葱学院AI个性化教学系统常态开展课堂教学,发展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中既有广东实验中学、北京中学等名校,也不乏银川八中、咸宁何功伟中学等农村学校。

 

“教育企业不能只为学校提供一个工具。仅停留在这个层面,结合度是很浅的。”杨临风说,洋葱希望提供全方位的体系,帮助学校解决整个教育流程中的问题”。

 

深度参与学校教育 赋能教师个性化教学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老师和家长都希望看到的是“孩子愿意主动学”。但是,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这一点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图为洋葱学院联合创始人兼CEO杨临风。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而这个空间,在杨临风看来,恰好是企业可以探索的事情。2013年,杨临风和伙伴联合创办洋葱数学(后更名洋葱学院),专注研发在线教学资源和软件。在“增加孩子学习意愿”这件事上,杨临风认为,企业可以和学校老师形成合力,探索一种更为有趣、轻松、易懂且符合认知的方式。

 

在谈个性化和趣味度的时候,杨临风并不是完全站在校外的角度,他更多希望能够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赋能学校老师。

 

例如,在教育个性化这件事上,学校其实是个大规模教育的地方,每个老师都是一个人对四五十个学生,很难做到个性化。杨临风思考,能不能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可以有更多时间做监督、辅导的工作,学生可以根据系统的指引来判定自己的掌握程度,老师看到后台数据之后,能够了解这四五十个孩子中,哪个孩子的哪些方面是需要重点关照的。如此一来,大规模个性化学习将成为可能。

 

在探索的同时,洋葱学院积极参与了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试点工作,为宁夏石嘴山市全市24所初中学校提供人工智能个性化教学解决方案。杨临风告诉记者,洋葱学院成立专项工作团队进驻当地,通过专题培训、课堂跟课、集体教研、专家指导等活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研教学能力。目前,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洋葱学院与石嘴山市教体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洋葱学院还研发了面向教师的智能助教产品,辅助学校教师开展个性化课堂教学,摆脱经验式教学。迄今,全国共有近170万教师应用洋葱学院产品辅助日常教学。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