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苏季)12月9日,中国戏曲学院发布消息,学校于近日举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会议。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指出,目前戏曲院校的教学特点是课堂教学有余,舞台实践不足,因此,有必要探索戏曲院校与戏曲院团联合培养戏曲人才的教学模式,在边演边学和边学边演中,为戏曲艺术培养更多人才。


今年是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此次会议是该院70周年校庆的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中国社科院、学术研究机构、全国艺术院团的80余位专家学者、艺术家出席了研讨会。


冉常建谈到,新中国戏曲教育发生了三个质的转化:从科班教育向有学历的革命干部培养的转化,从单一的中专教育向多层次的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转化,从建校之初只有戏曲表演和器乐演奏为主体的戏曲教育向综合性艺术门类齐全的戏曲教育转化。


对于戏曲教育未来的发展,冉常建也提出了完善措施。他介绍,戏曲表演人才的最佳成长期大约在20岁至30岁之间,这个时期恰恰是对应着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阶段,应该大幅度增强演员舞台实践的机会。


“但目前戏曲院校的教学特点是课堂教学有余,舞台实践不足。”冉常建说到,在与本科生、研究生同样的年龄阶段,戏曲院团的特点是具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但学习的系统性又不足。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戏曲院校与戏曲院团联合培养戏曲人才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加大戏曲院团知识体系综合化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戏曲院校在全国各个院团或者是其他教学基地的舞台实践中练习,在边演边学和边学边演中,为戏曲艺术培养更多的领军人才。


另一方面,冉常建还提出进一步探索并完善戏曲高等教育学分制教学模式。他称,用一套固定的课程体系来培养不同种类的学生很难达到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效果,戏曲高等教育的学分制要在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国情和戏曲人才培养特殊规律的基础上探索戏曲教育的个性化学分制,因材施教,培养更多艺术个性鲜明的戏曲拔尖人才。


新京报记者 苏季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