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应悦)12月11日,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山试点及北京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下简称“普查”)工作情况进行介绍。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市政府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北京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普查的标准时间点为2020年12月31日。


2022年将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


此次普查对象包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


普查涉及的自然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震灾害、质地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普查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普查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2020年为普查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建立各级普查工作组织,领导机构编制经费预算,组织开展房山试点工作。2021年的主要任务是清查登记,全面调查,汇总分析。2022年的主要任务是评估与区划,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全市普查成果,质检与验收,共享与运用。


通过开展普查,可摸清北京市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客观认识北京市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水平,为有效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


房山区首次完成全区减灾资源能力的系统性调查


2020年1月至11月,北京市选定房山区开展全灾种、全链条的普查试点工作。已完成了试点范围内的所有调查任务,探索开展了单灾种和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工作,形成普查“房山经验”。


房山区应急管理局局长王春年介绍,房山区结合实际,组织编制了《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山试点区级工作方案》。方案对房山区普查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组织、分工等方面逐一分解。


“工作千头万绪,稍有不慎就可能挂一漏万。”王春年表示,为完成多技术平台的综合,需要实现地理信息、遥感、导航定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与传统人工调查手段的综合;实现行政协调与机构实施的综合,分工协同解决行政和技术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普查工作与日常宣教的综合,实现周期性的普查工作与日常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有机、合理、顺畅衔接等。”


通过试点工作,房山区初步摸清了房山区灾害风险的底数,首次采集了房山区全部382384栋房屋建筑信息,首次建立了1949年以来完备的历史灾害库,首次完成了全区减灾资源能力的系统性调查,形成了涵盖灾害危险、灾害损失、减灾救灾等全门类、全要素的数据成果。


目前,北京市已成立市普查领导小组,普查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新京报记者 应悦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