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这是每个人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12月12日,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项贤明对当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出深入剖析。


孩子越来越脆弱是全世界面临的问题


项贤明展示了两张数据图,其中一张来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调查得出的统计图,统计了世界部分国家15-19岁青少年的自杀率(每10万青少年),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排第九,“教育神话”国家芬兰排名第十。


15岁学生生活满意度与阅读成绩统计图。受访者供图


另一张图则是世界各地15岁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与阅读成绩,来自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显示北京、上海等地孩子在PISA测试中阅读成绩比较好,但孩子的生活满意度很低。


项贤明强调,这不是哪一个国家的问题、不是哪一所学校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性的问题。“在我们的呵护下,孩子变得越来越脆弱,成为一个全世界面临的问题。”


“创伤要疗治,防止创伤更重要。”项贤明认为,每个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可能能够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为其提供支持,但仍无法完全防范孩子们出现心理问题。同时,虽然目前研究心理学用了大量的数字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但是“人心灵非常复杂,是没办法计算的”。


项贤明指出,孩子心理健康仅仅靠心理学和心理医生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靠教育让孩子的心灵变得更强大。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项贤明演讲。主办方供图


孩子成长需要完整的教育支持


项贤明指出,在心理学之外,孩子们需要完整的教育支持。


他对当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剖析。“目前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常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以至于形成了强大的知识中心主义的教育传统,而这是不完善、不完全的。”项贤明认为,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孩子的精神发展出问题,并非意料之外。


他举例称,“知识教学要求试题必须解答,却不关心孩子几点睡觉,忽略了人的大脑状态决定了学习的状态。在这样不完整的教育下,孩子的精神发展发育无法得到完善的支持。”


此外,他指出,“有的孩子天生数学就学不好,但他可能是一个音乐家、舞蹈家,可是目前的教育和课程没有给他对应的‘赛道’,只给了一个知识学习的‘赛道’。”


在项贤明看来,对于目前提倡的“综合评价”,只要评价的机制和理念不变,综合评价里增加的任何一项都是孩子的负担。


倡导学校特色发展、鼓励孩子学习合作


针对以上问题,项贤明给出几个建议,以改善青少年心灵成长环境,包括群育计划、体育计划、玩伴计划、亲子谈心计划等。


对于“特色发展计划”,项贤明解释说,目前社会上教育资源高度集中,这必然带来竞争和压力,希望政府扭转战略走向,支持每个学校特色发展,希望将来有一天,想成为大数学家和大音乐家的孩子们都能够分别找到并进入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去学习。


同时他指出,当前在学校里强调的是竞争,而且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这和教育的本质恰恰是相违背的,教育本意是让孩子变成一个将来能融入社会的人,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因此他提议,合作必须是主导价值,要建设合作型学校,鼓励孩子学习合作。“这对疏解孩子的学业压力、解决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甚至对未来社会发展也非常有利。”


记者了解到,本次年会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元知智慧教育论坛合办。项贤明率精英团队调查编写的报告《培育坚强心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支持》近期将作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系列丛书公开出版。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