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就是劳动教育的边界到底是什么?劳动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被弱化了,被淡化了,更主要的是被泛化了。”12月14日,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在发布会上强调,劳动教育要突出以体力劳动为主。

 

劳动教育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给出不同的答案:到实验室去做两个小时的实验,算不算劳动教育?师范院校的同学去实习讲一节课,算不算劳动教育?晚上做练习题、复习到半夜的脑力劳动算不算劳动教育?……

 

申继亮指出,上述情况实际上是用文化课的学习去取代真正的劳动教育,这样一来,我们真正想要的劳动教育效果就没有了。“所以。无论是中央还是教育部的文件中,都明确强调了劳动教育以体力劳动为主。”

 

申继亮认为,强调体力劳动首先是还原了劳动教育本身的基本特征,“劳动教育是干出来的”,学生如果没有亲身经历体验,就会出现“讲劳动”、“听劳动”等有教育无劳动的现象。

 

因此,申继亮表示,为避免这个问题,还是要强调有经历、有体验,突出以体力劳动为主,做到有劳动、有教育,教育和劳动有机结合。

 

此外,一提到劳动教育,还有很多人都会觉得就是让学生去扫地、做家务。对于这一观点,申继亮指出,“做家政肯定属于劳动内容。”

 

实际上,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已经明确强调,第一阶段应该是以家务劳动内容为主,因为很多孩子能从事的劳动主要是发生在家庭里。随着年级的升高,劳动范围会扩大,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具体的劳动内容除了传统的家政、园艺、陶工之外,还要注重运用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来开展有时代特征的劳动。

 

“大家可以关注下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里面的选择性必修模块,里面涉及的大部分都是现代化的劳动,比如电子控制技术、工程设计基础等,体现了时代的特征。”申继亮指出,劳动教育一是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另外要结合学校所拥有的资源,把传统劳动和现代劳动有机结合起来。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