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永博


在“追问2020”系列第二场“系统围城”活动中,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与青年文化研究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安定分享了算法推荐对当代人的诱惑和弊端。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认为,今天我们面对的算法推荐存在两个面向。首先,算法的背后是一个商业的资本逻辑,商家利用我们在消费行为中暴露出的消费习惯和倾向,通过算法进一步刺激消费。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厂商先生产货品,然后通过仓储,最后发到消费者的手里。如今算法系统越来越精明,厂商先获取消费者的需求,再直接生产消费者想要的东西,以此绕过仓储带来的成本。同时,厂商往往还会用预付押金的方式,来解决生产时间带来的迟滞,比如今年“双十一”期间就出现了“尾款人”的现象。在这种算法模式下,消费者不断被激发购买的冲动,消费行为也不自觉地发生改变。


严飞在活动现场。


信息茧房则是算法推荐下的另一个纬度。在今天,推流平台根据用户阅读的偏向来推送相关信息,与此同时,很多更有价值的信息被排斥在外。青年文化研究咨询公司联合创始人张安定认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人作为主体对信息应该具有主动性,而算法的调教则是技术层面的另一个问题。算法推荐应当拥有一种对多样性的包容,而不是单纯的占用使用者的时长。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算法的应用存在着一种缓慢的变化过程,严飞进一步补充说道,当最早一批依靠算法的APP出现之时,用户可以在注册和登录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自己想要看的内容,用户因此获得比以往更多的选择权。但逐渐地,用户获得的信息和内容完全由推送方来决定,这样消费者的选择权被让渡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算法推荐就成为了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权。算法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基本前提是为用户保留自我选择的空间,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则。




记者 | 李永博

编辑 | 张婷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