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曹晶瑞)隆冬12月,河北省蔚县草沟堡乡的白庄子村里,村民已经进入农闲状态。可和几年前全然猫在屋子里不同,现在村民虽然不用到田间地头劳作,却要精心照料家里的牛。


蔚县于今年2月29日正式退出贫困县行列。位于蔚县南部的草沟堡乡是革命老区,是蔚县面积最大且唯一的深山区乡镇,自然条件差,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是蔚县脱贫攻坚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小牛犊和大白菜,成为当地村民脱贫的重要产业。


专门建起1200平方米的牛棚


包括白庄子村在内的整个蔚县草沟堡乡地处太行山余脉的深山区,平均海拔1500米,生态优越,降水充沛、土壤肥沃、空气清新,是环京津贫困山区的一个缩影,经年累月,走不出大山的农民守着青山绿水过苦日子。


之前,白庄子村农户家里养着一两头牛,朴实的村民没有想过,未来的某一天,村子会专门建起1200平方米的牛棚,专供村民们养牛。白庄子村党支部书记白刚告诉新京报记者,依托于优质扶贫政策,养牛成了村里的扶贫产业,也会成为村里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现在,村里一头四五个月的小牛犊就能卖到1.2万元至1.3万元。


如今,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牛。


建网站销售有机大白菜


除了养牛,最初让白庄子村摆脱贫困的产业是大白菜种植。


2019年5月,白庄子村68岁的普通农民白余主动递交了份“打破常规”的申请书,内容是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行列,并希望“把国家对我的支持转给更需要帮助的人”。白余也曾因此事被媒体关注。


白庄子村引入新科技,实时监控有机白菜种植情况 受访者供图


说起白余的“脱贫”故事,其实远不止申请书这一件事。2017年,草沟堡乡在白庄子村建立试验田,进行有机蔬菜的试验种植,传感器、监控等各种高端设备引进到白庄子村,村民们对此十分新奇。


2017年白庄子村开始科技化种植白菜。受访者供图


有机白菜种植秉承村民自愿报名的原则,当时第一批报名的十几位村民当中,就有白余。可第二年,白余就退出有机种植行列了。“种了大半辈子白菜还要跟别人来学习如何种白菜,隔三差五的就得参加培训。”年过六旬的白余撂挑子了。


让白余乃至所有白菜种植户没想到的是,第二年,村里有机大白菜每亩纯收入就从第一年3600元上涨到了1万余元。白余这下可有点着急了,第三年,趁着大白菜播种之前,白余又麻利地报名重新种起了有机大白菜。参加培训、学习新技术,并一直持续至今。


白刚说,白庄子村村民祖祖辈辈都种白菜,终日守在地里的农民知道怎么种白菜,却不知道怎样种出品质更好的白菜,并找到好的销路,卖上好价钱。


以前,白庄子村的传统无公害大白菜4分钱一斤都卖不出去,现在无公害大白菜行情最好时能卖到每斤1元,有机大白菜的身价是无公害大白菜的十几倍,均价卖到每斤十元到几十元。每年收白菜的时节,村里的大白菜就坐着专业的快递车,被运送到全国各地。


2018年9月,白庄子村被农业农村部推选为“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村庄”之一,并于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白庄子村的大白菜好在哪里?除了优越的地理环境、气候赋予了大白菜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以及村民纯绿色种植之外,客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还可查看整个白菜的高科技种植过程。尤其今年,村里干脆建起了自己的网站,专门向零散客户销售村里的大白菜,客户只需登录网站,就能随时查看村里大白菜的种植全过程。是否真正有机,事实说了算。


白刚称,村里现在共有500亩地,其中210亩都在种植有机大白菜。见到了好的收成,村里有机白菜种植户也从最初的的十几人发展到了现在210余人。


建蔬菜冷库 草沟堡乡有机蔬菜销往全国多地


草沟堡乡5378户、13412人,贫困人口占比23.38%,贫困发生率高。2017年草沟堡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57人,包括低保贫困户2户3人,贫困人口主要以老、弱、病、残为主,其自身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缺乏脱贫内生动力。


2017年,为做强做大全乡蔬菜产业,乡里申请了1.5万亩蔬菜的河北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无公害产地认证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出自白庄子村试验田里的有机大白菜通过了上海SGS国际农产品质量认证检测,273项指标全部合格,达到有机蔬菜标准。


村民正在销售村里的有机蔬菜。受访者供图


2018年,乡里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有机蔬菜种植,真正把高山大白菜做成了品牌,一亩有机蔬菜纯收入达到了几千元乃至万元。在蔚县政府的支持下,该乡还在抢风崖村建设了1440平方米的蔬菜冷库,年制冷蔬菜600万公斤,覆盖了20个行政村(包括37个自然村),受益人口占到全乡总人口的72.9%。


国家出台“消费扶贫”的指导意见后,草沟堡乡通过向社会各界广泛推介天然有机、品质优良的草沟堡白菜,和北京、石家庄、张家口的多家单位签订了购销合同,有效地规避了蔬菜销售波浪式发展的价格触底风险,确保了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乡村振兴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


因地制宜发展民宿旅游 27个自然村整村搬迁


山区条件恶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易地移民搬迁是脱贫的主要措施。2019年草沟堡乡易地移民搬迁1674户4435人,27个自然村实现了整村搬迁。


对整体易地移民搬迁村,通过土地流转、就业服务,积极发展后续产业,保障群众收入。针对山区村庄坡度在25度以上、整村搬迁后的宅基地无法复垦的实际,草沟堡乡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民宿旅游。2018年11月,引进了旅游主体与县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2019年启动了投资5000万元的东杏河五星级民宿酒店——农福桂园项目建设。


草沟堡乡27个整村易地移民搬迁村通过土地流转、就业服务,积极发展后续产业,保障群众“搬得下、稳得住、有收入、能致富”。目前,每亩耕地年租金100元、林地和荒坡年租金5元,租期50年,租金每五年增长10%,搬迁户可获得集体分红收益。对迁住代王城、牛大庄等山下乡镇的搬迁户,乡里也主动牵线搭桥,使这批搬迁户能够就近务工增加收入。根据搬迁户意愿,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鼓励他们参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帮助大伙儿找到了一条“拿包金、挣薪金”的致富路子。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穆祥桐 校对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