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吴淋姝)12月25日,新京报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近日考古团队在重庆冬笋坝遗址发现了28座墓葬。截至目前,已清理出土船棺葬4座、长方形土坑墓11座、方形土坑墓1座、砖室墓1座,时代涵盖了战国晚期、秦、西汉早期、新莽时期等几个阶段。

 

冬笋坝遗址发掘区(局部)。受访者供图


冬笋坝遗址是我国最早确认的巴文化遗址

 

公开资料显示,船棺葬是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古老葬俗,基本特征是将死者遗体放进形状似船的棺材中,再行安葬。

 

12月25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一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冬笋坝遗址是我国最早确认的巴文化遗址,“特别是其出土的以船棺葬为代表的一批战国至西汉墓葬,对探索川渝地区巴文化特征与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上述负责人提到,此次船棺葬的发现是自1957年以来重庆地区首次集中出土。上一次对冬笋坝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由当时的前西南博物院(现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单位开展考古、研究工作。

 

而本次考古发掘工作始于今年9月上旬,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和九龙坡区文物管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九龙坡区的冬笋坝遗址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

 

考古团队先通过收集整理历史文献资料,研判历史航片、卫星影像,开展考古调查、勘探、试掘等工作,确认了罐头食品总厂运输队职工宿舍区域(巴人船棺遗址建设控制地带,现为罐头食品总厂职工危旧房排危改造安置项目所在地)分布有大量古墓葬,系冬笋坝遗址墓葬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遗址内的部分随葬品。受访者供图


此次发掘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

 

在本次发掘区内,共发现墓葬28座,砖窑1座,主体遗存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巴文化墓葬。截至目前,已清理出土船棺葬4座、长方形土坑墓11座、方形土坑墓1座、砖室墓1座,时代涵盖了战国晚期、秦、西汉早期、新莽时期等几个阶段。

 

出土铜器(含铜剑、铜矛、铜钺、铜鍪、铜釜、铜甑、铜削、钱币)、陶器(含陶罐、陶釜、陶豆、陶甑、陶钵等)、琉璃器、铁器(含铁锸、铁剑)等各类文物200余件(套)。

 

“船棺属于易腐类棺椁,清理出土具有一定难度。具体的木材(种类)目前还不清楚,才刚采样,还未做具体检测。”

 

遗址内出土的铜剑。受访者供图


上述负责人补充道,此次考古发掘清理的墓葬体现出分布密集(墓地使用频率高、墓地资源紧张)、排列有序(墓地有着严密规划,不同墓组之间有着特定关系)、类型丰富(涵盖了战国晚期至汉代主要的墓葬类型)、延续发展(从战国晚期经秦、西汉直到新莽时期连续发展,系统反映了晚期巴文化及其逐步融入汉文化的全过程)的特点,是近十年来重庆地区巴文化遗存最为重要的发现。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