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刘欢)12月28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获悉,该局近期组织抽检粮食加工品,酒类,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19类食品2113批次样品,检出不合格样品17批次。其中,1批次“西麦”燕麦片被检出霉菌超标。而此前“西麦”燕麦产品也曾多次被检出霉菌超标问题。新京报记者联系西麦食品方面,工作人员称不了解情况。


 

河北西麦工作人员称不了解情况

 

抽检公告显示,标称河北西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西麦”燕麦片(700g,2020/3/7),霉菌项目的5次检测结果分别为210CFU/g、65CFU/g、35CFU/g、 45CFU/g、50CFU/g,而《绿色食品 麦类制品》(NY/T 1510)规定,同批次5个独立包装产品中霉菌检测结果不得超过100 CFU/g,且至少3个包装产品检测结果不超过50 CFU/g。

 

 

据了解,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为“发霉的真菌”,霉菌可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安全风险。食品中水分含量和环境温湿度是影响霉菌繁殖与产毒的主要条件。

 

天眼查显示,此次涉事公司河北西麦食品有限公司是A股上市公司桂林西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麦食品”)的全资子公司。西麦食品创建于2001年,主营业务为燕麦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有4个子公司,分别是河北西麦食品有限公司、江苏西麦食品有限公司、广西贺州西麦生物食品悠闲公司、桂林西麦营销有限公司。

 

2019年6月19日,西麦食品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被称为“燕麦第一股”。据2020年三季报,西麦食品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4亿元,同比增长3.91%;净利润为1.11亿元,同比下降8.58%。

 

针对该批次问题产品的处理情况,12月28日,新京报记者按照天眼查收录的联系方式致电河北西麦。河北西麦一位工作人员称,不了解此事。

 

屡现食品安全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西麦第一次出现质量问题。2019年12月12日,广西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抽检公告显示,“西麦食品”子公司贺州西麦生产的“燕麦核桃粉”(40克×15袋,2019/1/24),因霉菌超标上榜。

 

而在上市之前,西麦食品也曾在2012年、2016年两次登上质量“黑榜”,涉事产品都是复合燕麦片,不合格项目均为霉菌超标。

 

2012年2月,广州市消委会发布麦片产品质量比较试验结果汇总表的不合格名单显示,西麦食品子公司桂林西麦生产的牛奶燕麦片(700克/包,2011/9/7),霉菌检出值为80CFU/g。

 

2016年5月,当时的北京市食药监局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1批次河北西麦生产的西澳阳光核桃牛奶燕麦片霉菌超标,实测值达95CFU/g,被采取在流通领域停止销售的措施。

 

为何西麦燕麦片屡现食品安全问题?12月28日,新京报记者致电西麦食品证券部电话,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还不了解此事,采访问题请发至公司邮箱,稍后会有回复,截至发稿,西麦食品尚未回复。

 

需要关注的是,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西麦食品在2020年半年报中称,公司主要从事燕麦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属于食品制造业。随着我国政府和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日趋重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社会媒体舆论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监督和报道不断深入,因此一旦公司因质量控制出现疏漏或瑕疵而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将有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风险甚至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新京报记者 刘欢 图片来源 电商、官网截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