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举办的“十四五:重启下的中国与世界”论坛在京召开。ACCEPT研究院院长李稻葵、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曹静、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冯煦明应邀出席。ACCEPT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主持了会议,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雷鼎鸣、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经济学教授杰森·福尔曼(Jason Furman)通过线上交流参与了本次活动。



在活动中,研究院发布了题为“开局十四五:经济地理再布局,提振国内经济大循环;经贸关系再调整,开拓国际经济新空间”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


报告指出,2020年全年我国GDP增速预计达到2.1%。2020第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实际GDP增速骤降至-6.8%,此后随着疫情防控和复产复工两个战场的有序推进,实际GDP同比增速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反弹至3.2%和4.9%。结合高频数据测算,我们预计2020第四季度实际GDP增速将进一步回暖至5.5%左右,预计2020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2.1%。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背景下,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成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实属不易。


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支撑2020年经济增长,出口超预期恢复,消费和制造业投资仍较为乏力。从三大需求来看,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恢复(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以及出口的超预期增长。截至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为2.6%,其中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达到6.8%,基建投资(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速达到3.3%。制造业投资较为疲弱,截至11月份累计同比增长-3.5%,尚未转正。出口贸易在疫情之后实现了超预期回暖,截至11月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额累计同比增速达到2.5%,已经高过了疫情前2019年的出口增速。消费受疫情冲击较大,恢复缓慢,成为2020年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仅为-4.8%。


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GDP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增长潜力。从供给需求格局来看,疫情暴发之后,我国宏观经济总体上处于有效需求相对不足的状态,“产出缺口”持续为负:一方面,复工复产推进较快,产业链供应链在疫后较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为产能实现创造了条件。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早在4月份就由负转正,11月当月同比增速达到7.0%,超过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另一方面,需求端恢复较为滞后,尤其是相较于出口的超预期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稳定恢复相比,消费需求受疫情冲击较大且恢复缓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直到8月份才转负为正,截止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仍比去年萎缩4.8%。


消费疲软源于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放缓,消费倾向降低。造成消费需求恢复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和部分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收入受疫情影响较大。疫情暴发之后的一段时期,餐饮、住宿、旅游、家政、零售等服务行业的市场活跃度骤降,大量从业者处于待业或隐性失业状态,收入明显减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累计同比下降了0.3%。二是疫情增加了经济社会风险,提高了人们的谨慎情绪,导致消费倾向降低,储蓄偏好上升。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累计同比下降了8.4%,降幅远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降幅。


展望2021年,基准情形下预计全年实际GDP增速大概率出现在8.0-9.0%区间;但是,在冬春季节疫情发生较大规模反弹的极端情形下,经济增速可能降至5%左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经济增长形势仍将高度不确定。在基准情形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第一季度在基期因素和冬春季节疫情反复风险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实际GDP同比增速可能达到16%-19%的较高水平。但须指出的是,同比增速较高主要是受2020年一季度基期较低及翘尾因素影响,更能代表经济增长“强度”的季调环比折年增速仍将处于0-1%的较低水平。二季度之后,实际GDP同比增速将逐季放缓。预计2021年全年实际GDP增长速度将达到8.0-9.0%区间;如果冬春季节疫情发生大规模反弹,那么2021年第一季度经济活动将再度受到疫情冲击,全年经济增速可能降至5%左右。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