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杨菲菲)“到2025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1月5日,北京市教委官网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学位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北京市政府已批复该方案。

 

记者了解到,方案从多渠道增加学位资源供给、分区域推进学位建设、强化保障学位需求的政策合力等方面,进一步推进解决中小学学位供给问题。

 

五年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

 

如何才能增加学位数量?方案称,将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严格落实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育用地,完善办学条件标准,建立中小学建设项目库,补齐教育设施欠账。到2025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

 

现有学校也要充分挖掘利用教育资源。方案表示,支持学校整合校内空间资源,通过各类教室复合利用,增加学位数量。在保障教学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扩大班级容量。

 

同时,为提高学位资源的利用效率,要加强学区内、学校间的资源共享。综合考虑小学、初中、高中入学高峰的动态变化,建立各学段用地用房腾挪调配机制,优先保障学位紧张学段的需求,应对不同时期的入学高峰。

 

在城市副中心等建17所左右优质中小学

 

方案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市级统筹。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规划建设17所左右优质中小学学校。通过“市建共管”或“市建区办”方式,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学校建设,建成后提供优质中小学学位5万个左右。

 

同时,要严格中小学学位管理。有效控制中小学学校建设成本,禁止超规模和超标准建设学校。各区应按办学条件合理确定各中小学校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

 

分区域推进学位建设,提升多点地区教育承载力

 

针对不同的区域,方案提出要分区域推进学位建设。

 

其中,核心区要保障入学需求、控制入学规模。方案表示,要实施校园更新改造,全面提升教育资源空间品质,综合运用户籍、住房、入学等政策,合理控制核心区入学规模。中心城区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人口密集地区要补充中小学办学资源;城乡结合部地区要确保中小学设施与村庄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同时,全面补齐海淀山后、丰台河西等地区教育设施短板。城市副中心则要加快建设一批优质学校,有序实施老城区校舍改造,有效增加学位资源。

 

同时,要提升多点地区教育承载力。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人口变化,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学。加强重点功能区教育服务保障,建设一批优质学校,新建、扩建一批国际学校。加快补齐昌平回天、房山长阳等人口密集地区教育设施缺口。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