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近日,北京发布了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在一线接种点,9类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已启动。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此前介绍,1月1日至2日,北京共接种新冠疫苗73537剂,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不过,针对疫苗的接种、优劣、禁忌,市民仍有不少疑惑。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所副所长卢莉昨日(1月5日)进行了答疑解惑。

 

问:从一些数据来看,国外的疫苗似乎有效率更高,这是否意味着接种国外的疫苗保护效果更好?

 

专家:国外采用的是新的mRAN技术,我国采用的是经典技术,从三期临床试验来看,保护效果都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原先预定的70%的保护值,也超过了50%的最低下限,从这种标准来看,两种疫苗都是合格的。最终,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保护的持久性,还需要在真实世界中进一步衡量。

 

选择疫苗,不光看保护效果,还要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目前发表出来的数据看,我国灭活疫苗的不良反应相对少一些。另外,从疫苗的方便程度和可及性来看,国外的mRAN疫苗需要超低温储运,而我国的灭活疫苗是只需2℃-8℃冷藏保存,跟我国当前整个疫苗接种系统所使用的冷链完全对应,利用现有系统就可以进行疫苗的分发和储运。

 

问:短时间内研发成功的疫苗,安全性如何?

 

专家:疫苗研发要经过不同阶段和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新冠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样,上市前都经过动物实验、人体临床试验。这次提出的标准,程序不减少,标准不降低,看着可能时间缩小了,但安全性走过这么多阶段,只要一个阶段有问题,都是走不下去的。

 

问:我国疫苗三期临床是在国外进行的,根据这一结果研发的疫苗,对中国人有用吗?

 

专家:每个临床试验都有规范的要求,全球的标准是一样的,疫苗对人类起到保护作用,不分种族和环境。

 

问:现在多地出现了变异的新冠病毒,疫苗还有用吗?

 

专家:病毒变异是常态,也是全球疫苗研发和疾病防控领域都在关注的问题。

 

新冠是RNA病毒,相对来说变异更快,致病性、传播性、检测试剂敏感性、疫苗效果会不会受影响,大家都很关心。世卫组织(WHO)有专门的工作组关注和研究这种变异,有一个实验室网络,将来根据监测的情况发出预警,为疫苗研发使用提供依据。目前看,变异病毒没有对疫苗效果产生大的影响。

 

问:接种新冠疫苗后多久能起效?能保护多久?

 

专家:新冠疫苗需要打两剂,间隔2-4周,都打完,才有效。通常认为,两剂接种后的2周左右能产生保护效果。刚打完抗体没有到足够的水平,感染病毒较易发病。保护力持续多久,现在还无法判断,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者仍然发病,与疫苗本身特性和受种者个人体质均有关。

 

问:注射疫苗后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 

 

专家:与其他疫苗一样,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一般反应,如接种部位酸胀、红肿、疼痛、瘙痒等;极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处理,2-3天后大多可自行恢复。目前尚未监测到发生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问:过敏性体质能打疫苗吗?

 

专家:其实只要不是对疫苗和疫苗中的成分过敏,大多还是可以接种的。接种前,需要与医护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他们会有专业判断。

 

问:如果我属于9类重点人群,就一定要接种疫苗吗?

 

专家:疫苗是预防新冠最好的方法。9类重点人群,没有特殊情况,还是应该接种。一方面是保护自己,一方面是保护高风险人群,也是对家人、社会做贡献。

 

前期我们说,居家不外出,是为抗疫做贡献,其实打疫苗也是。疫苗是建立群体免疫的重要手段,人群中免疫力高了,病毒生存不下去了,流行就能中止,譬如我们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群体免疫,最终消灭了天花。我们期待将来有一天,群体免疫能够建立,新冠不再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张畅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