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马瑾倩)据北京气象台实况监测显示,昨日(1月6日)夜间,全市大部分地区温度跌至-18℃,成为20年来最冷一天。当晚,市民政局再次下发极寒天气开展集中救助的通知,安排部署全市救助系统加大街面巡视救助力度,做好极寒天气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确保不发生冻死、冻伤和疫情感染传播等极端事件。


昨晚,石景山区开展夜间救助。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晚9点,石景山区夜间救助从八大处公园附近开始,当时温度已经降到-19℃。

 

救助站工作人员来到流浪人员经常夜间休息的一片绿化夹缝中,发现这里已经没有人。同一时刻,其他几个正在集中行动的区也反映,户外的几个重点点位今晚都没有人,海淀区在一银行ATM取款厅内发现有人员正在打地铺,帮助其获得救助,送至救助站。

 

石景山区衙门口桥附近一个手工搭建的帐篷里,一名70岁的老人正裹着大衣,用捡来的煤球取暖烧水。此时已经是晚上10点,邀请其前往救助站被拒后,现场公安部门工作人员对烧火安全进行检查,民政部门将准备好的桶装方便面、围巾、手套、被子、军大衣,以及两包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送给老人。

 

救助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位老人已经在石景山流浪多年,依靠捡拾废品和剩菜剩饭为生,还收养了好几只流浪猫。“老人一直不愿意到救助站住,我们送东西来,第二天还会专程到救助站感谢我们。”


工作人员向一名不愿去救助站的老人送上被褥口罩等物品。摄影/新京报记者 浦峰

 

当晚,全市民政系统参与救助巡视人员187人次,出动巡视车53台次,巡查覆盖70个重点点位,发现流浪或露宿人员17人,接回站内救助3人,站外救助14人,现场发放御寒衣物食品48份。

 

据悉,自11月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以来,北京市共出动巡查重点点位3541次,街头救助179人次,站内救助1114人次,发放食品434份,发放棉衣和棉被309件,通过跨省接送使92名特殊困难受助人员顺利返家。

 

北京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李全喜表示,下一步民政局将在全市流浪乞讨人员较为集中的95个点位,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增加巡视频次;对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宣传救助政策,发放必要的棉被、棉衣、食品和必要防疫物品,并留下联系方式,安排专人定时巡视,严防冻死冻伤等极端情况发生。

 

同时,极寒天气情况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拓展巡视区域,延长巡视时间,按照“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确保做到发现一人,救助一人。

 

针对节日期间在京务工人员返乡流动频繁,将务工不着、返乡困难、过渡周转等临时遇困人员纳入救助范围,为他们提供食宿,帮助联系家人,协助及时返乡。

 

“冬季是新冠疫情高发期,流浪乞讨人员居无定所、流动性大,且体弱多病,残障人员多,是病毒易感人群。在做好冬季温暖救助的同时,一方面,加大入站受助人员的健康宝核验、体温量测、入站隔离和核酸检测工作,另一方面,加大对街面受助人员的疫情防控宣传力度,对不愿接受入站救助的人员做好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品保障,确保受助人员零感染、零传播。”李全喜表示。


多知道一点

北京各区救助管理机构地址及联系方式


 

新京报记者 马瑾倩 摄影记者 浦峰

编辑 张畅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