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卡拉)1月7日,医疗领域开年第一家IPO公司惠泰医疗登陆科创板,发行价74.45元/股,开盘后直接涨至221.73元/股。截至午间收盘,股价为260.07元/股,涨幅高达249.27%。此次公司拟募资8.4亿元,用于血管介入类医疗器械研发及产业化升级、补充流动资金。

 

近四年营收年复合增长达62.4%

 

惠泰医疗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第一家获得电生理电极导管、可控射频消融电极导管、漂浮临时起搏电极导管市场准入,并进入临床应用的国产厂家,填补了电生理领域国产品牌的空白。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惠泰医疗实现营收分别为1.53亿元、2.42亿元、4.04亿元、1.93亿元,年复合增长达62.4%;净利润分别为2708.14万元、2151.20万元、8257.49万元、4012.53万元。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按照产品销售金额排名,2019年惠泰生物在电生理医疗器械国产品牌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在冠脉通路医疗器械国产品牌中市场份额排名第三。截至2020年8月31日,公司已有14个产品完成欧盟CE认证,同时在加拿大、韩国、巴西等多个发达国家或新兴市场完成了产品注册或认证工作。

 

近年来,中国心律失常患者电生理手术量持续增长,从2015年的11.7万例增长到2019年的18万例,年复合增长率为11.3%;预计到2024年,电生理手术量将达到37.3万例,复合年增长率为15.7%,国内电生理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8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2.1%。但是,心脏电生理市场的一大特点是进口垄断,外资企业占比超过80%。外资品牌诸如强生、雅培、波士顿科学、泰尔茂等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优势、健全的产品体系和先发的渠道优势,占据国内约8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业内认为,惠泰医疗有机会成为未来电生理领域大规模国产替代进口的主力。惠泰医疗则坦言,公司所处的电生理和血管介入细分领域竞争厂家并不多,但外资品牌经过多年的市场耕耘和对临床医生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临床医生的使用习惯,但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提升产品的使用量。

 

加大创新研发,推进国产替代进程


在血管介入领域,惠泰医疗是国内首家获得微导管(冠脉应用)、外周可调阀导管鞘(导管鞘组)、导引延伸导管和薄壁鞘(血管鞘组)市场准入的国产厂家,公司的导引延伸导管和薄壁鞘(血管鞘组)是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国产产品。但是,惠泰医疗也坦言,介入类医疗器械由于科技含量高、工艺难度大等原因,其对原材料的品质要求较高,公司在血管介入领域和电生理领域的导丝、导管产品所使用的部分主要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进口原材料占比为61.41%、69.32%、69.87%和48.04%,该等进口原材料在国内尚无合格的替代供应商。


研发方面,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惠泰医疗研发投入分别为4998.46万元、5337.79万元、7042.27万元、2922.44万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70%。截至2020年8月31日,拥有在研项目17个,涉及电生理设备及耗材、冠脉通路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三个领域,其中压力感应消融导管和锚定球囊扩张导管已通过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认定,进入特别审批通道。

 

惠泰医疗此次发行新股实际募资金额除1.3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外,剩余7.06亿元都将用于血管介入类医疗器械的研发及产业升级,加速介入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此外,还拟改扩建血管介入器械产业化升级项目,项目投产后将新增产能278万件(套)血管介入器械;加快新产品设计开发,加速成果转换和产业化进程,拟对目前研发平台进行升级,建立工程中心、检测中心、中试中心三大中心。未来,惠泰医疗将立足现有产品布局,向外周血管介入、三维电生理系统拓展产品线,积极推进新一代血管介入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