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这两天北京迎来了一场寒潮天气,夜间和清晨的气温低至零下20℃,由于一些地铁信号设备无法耐受如此低温,昌平线、亦庄线两条高架线路先后发生3起信号故障导致临时停车、晚点,不少上班族因此堵在了地铁里。今天(1月8日)凌晨,北京地铁出动近百人施工队伍,对这两条线路的信号设备进行更换和加装保温装置。今天首班车起,更加耐低温的新设备已投入使用。


今天凌晨,地铁工作人员正在安装更加耐低温的信号设备。摄影/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故障原因:极寒天气导致地铁线路设备自动关机


针对1月6日晚高峰和7日早高峰地铁昌平线、亦庄线相继发生信号故障,导致车辆临时停车、晚点、车站候车乘客积压的问题,在昨天下午的北京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上,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容军对在严寒天气中等车的旅客表示了歉意,他称,地面线路故障的发生主要还是受此次寒潮天气的影响,下一步将加强信号、车辆供电等设备养护,强化现场的应急处置。


记者从北京地铁公司了解到,1月7日的列车晚点情况发生后,北京地铁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用后备信号模式运营,迅速组织技术骨干深入分析故障原因。


据北京地铁通号分公司安全质量部副部长万里介绍,设备故障主要是受到极寒天气的影响。“经现场排查,这两天现场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而线路使用的调制解调器运行环境允许值是零下20摄氏度到70摄氏度。”万里告诉记者,一旦出现气温过低的情况,设备自动断电关机,信号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列车就会出现行车间隔增大甚至停车的情况。


十支维修小队连夜更换新设备


锁定原因后,北京地铁公司制定了应对措施。1月7日夜间,对昌平线朱辛庄-沙河高教园站区段18处信号设备,更换低温耐受度更强调制解调器,彻底解决类似问题。


今天凌晨0点30分,昌平线结束了一天的运营,线路全部断电后,10支抢修小队带上工具和新设备开始了抢修任务。记者跟随其中两组抢修小队从昌平线朱辛庄站出发,沿着轨道一路向北前进。凌晨的高架线路上,一片漆黑,只有旁边公路上的些许灯光,必须借助手电的灯光小心前进。在高架线路上没走几步,阵阵寒风就使劲往领口和袖口里灌。


今天凌晨0点30分,昌平线结束了一天的运营,线路全部断电后,10支抢修小队带上工具和新设备开始了抢修任务。摄影/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步行约五分钟后,其中一组抢修小队到达了需要更换设备的点位,而剩下的一组仍需要再向北步行几百米的距离。到达点位后,这组工作人员立即放下工具,打开了线路旁的信号箱,根据操作流程,他们需要先把旧的调制解调器拆除,再换上新的设备,然后还需要反复测试。由于设备精密度高,螺丝、线缆卡扣的尺寸都非常小,戴上手套几乎无法操作,必须摘下手套进行拆卸、安装作业,不到几分钟,工作人员的手就冻得通红,每隔几分钟就要换人继续操作。


记者注意到, 用了近半个小时,工作人员才完成了“拆旧换新”。据了解,经过复杂的调试确认,这批信号设备才替换完毕,今天首班车起,更加耐低温的新设备已投入使用。


由于设备精密度高,螺丝、线缆卡扣的尺寸都非常小,戴上手套几乎无法操作,必须摘下手套进行拆卸、安装作业,不到几分钟,工作人员的手就冻得通红。摄影/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而对于亦庄线来说,由于暂时没有可以替代该型号的信号设备,因此今天凌晨暂时对亦庄线经海路-旧宫站29处室外信号设备“穿棉衣”, 通过加装保温层,提高环境温度,保证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北京地铁公司表示,他们将积极研究并推进设备改进工作,确保乘客出行顺畅。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