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黄鑫宇)1月8日,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官网发布了2020年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中,据介绍,北京市金融改革创新加速推进,制定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方案,在地铁大兴机场线率先开展体验活动,同步推进更多场景试点。此外,2020年北京市金融资产总量已超过150万亿元,占全国一半以上,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更加突出。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从主要工作来看,北京市金融监管局本次公示的内容较上年的七项,增加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等九大项。在疫情冲击之下,北京市金融业逆势增长,前三季度首都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244.5亿元,同比增长7.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3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83亿元,占比21.8%;完成税收收入5183亿元,占比48.2%。金融业成为支撑首都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为疫情冲击之下实现“六稳”目标,完成“六保”任务发挥重要作用。

 

工作总结显示,北京在2020年内主要推动重点金融机构和平台在京落地,包括第五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全国首家农业再保险公司、全国第二家个人征信公司、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北京市金融资产总量已超过150万亿元,占全国一半以上。同时,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方案》中,强调北京是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高起点高标准设立北京金融法院。

 

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北京发挥金融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制定了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方案,在地铁大兴机场线率先开展体验活动,同步推进更多场景试点。北京金融科技“监管沙箱”第二批11个项目已顺利入箱,第三批5个项目正式对外公示,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科技的公共研发平台作用进一步发挥。北京正在争创绿色金融、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在疫情之下依旧唱响中国金融开放的“重头戏”。据介绍,在2020年内,北京深入开展QDLP试点,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试点获批正式启动;支持君联资本设立海外平行基金,橡树资本、东方汇理全资子公司先后落地,惠誉评级获得备案。此外,首家外资消费金融公司阳光消费金融在京设立,首家日资控股证券公司大和证券获批,首家外商独资货币经纪公司上田八木落地,瑞信方正证券、高盛高华证券突破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等。与此同时,北京“两区”102项金融领域政策加速推进,成立市级“两区”建设金融领域协调推进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由北京市金融监管局牵头的21项任务已落地14项,占比66.7%。

 

同时,北京的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显著提高。工作总结介绍,《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北京加强了监管力度,实现地方金融监管数据报送和现场检查全覆盖;金融风险处置协调机制和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进一步巩固,交易场所等风险逐步收敛,非法金融活动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黄鑫宇 编辑 陈莉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