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Keep完成3.6亿美元F轮融资,估值超20亿美元,距离去年5月完成融资时的10亿美元估计翻了一番。这是新年伊始,健身赛道企业中体数据完成1.1亿元融资后,第二起获得融资的健身标的。健身项目接连获得资本青睐,从当前和长期发展来看,布局健身项目会是一门好生意吗?

 

健身项目获融资数量相对稳定

 

近几年,尽管资本市场趋于理性,但健身项目获得融资的数量依旧相对稳定,是资本重点关注的体育细分领域之一。

 

根据三体运动统计的数据,2017-2020年健身赛道获得融资的数量分别为48起、41起、29起和42起。另据懒熊体育的数据,近四年体育领域分别有180起、148起、87起和53起融资事件。不难看出,体育项目获得融资的事件逐年下降的趋势下,健身赛道获得融资的数量依旧良好。

 

资本对健身赛道持续投资的同时,有些发展较好的健身项目更是获得多轮次投资,估值进一步增加,甚至成为行业赛道中的“独角兽”。

 

以刚完成F轮融资的Keep为例,是健身赛道的头部企业。自2015年2月上线至今6年时间,共计完成8轮总金额超过6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20亿美元,成为运动科技领域的独角兽

 

从近几年健身项目获得融资的数量和明星项目持续拿到融资来看,资本市场遇冷的大环境下,健身赛道依旧获得了资本的青睐。值得关注的是,在项目选择上更有侧重。达晨财智主管合伙人傅忠红表示,未来越来越多头部的公司会受到资本的重视。


传统健身房会员流失情况严重

 

除了持续受到资本青睐,获得多轮融资的企业继续深耕布局外,因经营不善,部分健身房甚至是连锁企业出现“撤店”甚至“跑路”的现象。2019年国内知名健身连锁品牌浩沙健身接连撤店,老板跑路,将健身市场推向风口浪尖,各种问题被不断爆出。

 

“传统健身房多采用预付款模式,按照市场价,一张年卡费用1200元左右,难以覆盖健身房日常水电、房租、人员工资的费用。”一位健身行业从业者表示。消费者预付的费用有限,健身机构只能通过不断拉新,收取消费者预付费用的模式来解决运营成本问题。

 

低价的年费与高成本之间的剪刀差决定了健身房所能提供的服务是“有限”的,一定程度上更限制了健身和优质消费能力的人群,导致客流量的减少,无形中形成了恶性循环。

 

中体数据董事长王锋表示,“会员流失严重是目前健身场馆经营面临的最大问题。”根据SaaS企业鬼工科技2019年对数百家传统健身门店的调查显示,健身房全年综合续费率仅为13.91%。健身房非活跃会员占据门店会员比高达81.44%,其中健身房沉睡会员比例高达60%。

 

健身房面临的经营问题、软硬件问题最后指向的是“获客”能力不足,这一问题不仅是健身行业的难题,更是整个体育产业当前面临的现状。

 

黑蝶资本合伙人孟凡认为,体育是体验性极强的项目,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要以用户为核心去构筑。体育创业者布局健身赛道要关注的是项目的基因,了解用户的痛点和需求。在孟凡看来,健身产业出现的诸多问题,关键在于部分创业者缺乏对项目的认识。


运动补给和健身器械发展空间大

 

按照国际标准,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体育产业将加速发展,迎来“井喷”的状态。尤其是,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受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的机遇下,健身市场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是可期的。

 

孟凡表示,商业化是资本首要看重的。某个项目获得资本青睐,一定是有好的盈利模型和现金流,或是具有中长期发展潜力。资本为项目带来资金外,更多的是资金之外资源和行业发展经验。作为投资健身项目的资本,黑蝶资本投资的DMS冠军杯”成长为超过1万名运动员,吸引千万爱好者的体育健身赛事IP,足以看出健身的受众群体是庞大的。

 

随着健身人群市场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健身市场正面临着互联网、科技等新业态的冲击,升级和变革是必然选择。

 

北京智和财富负责人表示,他们此前涉及VC(Venture Capital)不多,但持续关注健身科技应用和健身房渠道价值。该负责人表示,随着健身人群的不断增长,消费者将更加看重健身的体验和服务。科技在健身项目的应用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培养消费者的健身习惯。

 

当然,随着消费者健身习惯的养成和对健身越来越高的要求,健身市场正在向着更加细分的领域发展。结合投资健身项目的经验,孟凡认为,围绕健身所需的运动补给和健身器械是值得关注的领域。

 

有分析认为,未来中国健身行业的“独角兽”将出现在健身领域更聚焦的行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全民健身意识逐步得到提高,未来健身市场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新京报记者 王继松

编辑 韩双明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