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周怀宗)中国是荞麦的发源地,在历史上,它曾经是西南不少地方的主要粮食作物,如今则是风靡全球的保健食品。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又是如何从中国传向世界的?近日,记者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获悉,该所特色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创新团队,牵头联合国内外10余家科研单位,对来自14个国家的510份苦荞核心资源的全基因组进行重测序,构建了苦荞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了苦荞的起源和传播驯化路径,明确了我国西南地区作为全世界苦荞多样性中心和栽培苦荞起源驯化中心的独特地位。


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上。



苦荞是如何被发现的,又是如何从中国传向世界的,听听专家怎么说。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制作


荞麦不是麦,为何名字中有麦

 

荞麦名字中有“麦”,但它和大麦、小麦、燕麦等,其实都不一样。大麦、小麦等,都是禾本科植物,荞麦则是蓼科植物。

 

苦荞,蓼科荞麦属的植物,人类驯化已经有4000年。资料图

 

蓼是古诗词里的常客,比如《诗经》里的“蓼彼萧斯,零露泥泥”,唐诗宋词里的“红蓼花繁,黄芦叶乱”等,蓼科的植物中,如红蓼、紫蓼、桃叶蓼、水蓼等,外形美观,花色漂亮,很容易得到观赏者的喜爱,因此,在古代,以“蓼”为对象的诗文极多。


“蓼”是古诗词和古画里的常客。图为宋代《红蓼水禽图》。资料图

 

蓼科植物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以药材的身份被人们所熟悉,比如何首乌、大黄、虎杖、金线草等。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周美亮介绍,荞麦最早被驯化,也是作为药材使用的。但在栽培过程中,人们发现,荞麦也结籽,它的籽也能磨成粉,做成食物,所以就开始把它作为食物。而它结籽磨粉的特征,和小麦、大麦等很像,在植物分类学没那么发达的古代,就把它也称之为“麦”了。

 

苦荞甜荞,有什么区别?

 

苦荞和甜荞都是荞麦,它们是在演变过程中,传播到不同地域、不同环境时,产生的不同栽培种。


苦荞和甜荞是荞麦不同的栽培种。中国农科院供图

 

苦荞味道偏苦,营养元素比较丰富。它主要在西南高海拔的冷凉地区种植,比如乌蒙山区,包括贵州毕节、四川凉山、云南昭通的一些山区。限于地理环境,当地大部分种植土豆和苦荞,在历史上,这两种作物一直是当地居民的主粮,大部分地方,都是两者轮作,当地的苦荞粑粑,就是以苦荞粉为原料制作的。

 

甜荞其实不甜,只是没有苦味,所以相对苦荞,有了甜荞的名字。它主要在北方干燥地区种植,如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

 

它的故乡是喜马拉雅山

 

苦荞是中国原产的植物,全世界的苦荞,基本上都是从中国传播出去的。周美亮介绍,研究团队从我国的西南地区搜集野生和农家荞麦资源上千份,构建了涵盖野生种、农家种不同层次的510份苦荞核心种质资源,并对这些苦荞核心种质资源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全面系统地构建了苦荞基因组变异图谱,并从分子水平证明了苦荞起源于泛喜马拉雅地区。


苦荞是中国原生作物。中国农科院供图

 

生物驯化的故事,就藏在它的基因里,周美亮介绍,“苦荞驯化史,大约有4000年”。

 

基因研究还发现,喜马拉雅山是苦荞唯一的源头,这意味着,在喜马拉雅山的另一侧,尼泊尔、印度等地,也有苦荞,但研究发现,中国境内的苦荞资源,远比另外一边丰富,而且,全世界的苦荞,都是从中国传出的。

 

南北分化,两条传播路径

 

从喜马拉雅山走出之后,荞麦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有两条路径。周美亮介绍,一条是传往南方,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等地,主要以栽培苦荞为主。另一条是传往北方,包括陕、甘、蒙一带,主要的栽培种是甜荞。


苦荞传播路线。中国农科院供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荞麦从中国传向了全球。周美亮介绍,“具体的路径和时间,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包括考古证据。目前的猜测中,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国外,或者在北方传到俄罗斯、朝鲜等,都有可能。苦荞在国外的学名,叫鞑靼荞麦,鞑靼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所以从北方传出的可能性更大一点儿。”


在很长时间里,苦荞都是西南一些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之一。中国农科院供图

 

可以了解的是,我国的甜荞,在日本、朝鲜等地,已经非常广泛。包括现代,我国70%的甜荞,仍旧出口到日本、韩国等。日本的美食索巴(Soba),朝鲜冷面,都是以甜荞为原料的。

 

苦荞养生,但不必多吃

 

在古代的西南部分山区,苦荞曾是当地人的主食之一。

 

在今天,苦荞则是颇受欢迎的保健食品。苦荞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周美亮介绍,“苦荞中含有的生物类黄酮,对保护血管、维持血压血糖稳定等都有帮助,现在,除了少数地方仍作为主要粮食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当做保健食品的,包括苦荞茶、苦荞酒,以及各种苦荞小吃等。”


在今天,苦荞被制作成多种保健食品。资料图

 

在脱贫攻坚中,西南、西北、东北等,都有地方放把苦荞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脱贫产业,他们种植的苦荞,不仅卖到全国市场,还卖到全球,为当地农民创收。

 

不过,周美亮也表示,苦荞虽好,但也不必多吃,“苦荞有保健作用,对三高等特定疾病的人群也很有好处。但它本身营养的丰富程度不算高,不建议作为主食。而且,它不宜消化,书中有记载,古代印度的修行者,进行时长81天的修行,不吃其他任何东西,只吃苦荞食品,就是因为它非常抗饿,吃一顿可以饱一天。如果减肥,那么它确实是不错的食品,但对普通人来说,饱不一定意味着营养元素足够,实际上,只吃苦荞,营养是不够的。合适的方法,是把苦荞作为一种补充食品,比如在做馒头的时候,加入十分之一的苦荞粉,既有保健作用,还能让摄入的营养元素更丰富”。

 

基因测序,提供更好的育种基础

 

在今天,科学家们已经完成了很多作物的基因组测序。这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到深藏在作物基因中的历史和故事,更对未来的育种,有巨大的帮助。


基因测序的完成,让未来的育种更加便捷。中国农科院供图

 

周美亮介绍,“研究人员在栽培群体中分别鉴定到与株高、千粒重、果皮颜色、黄酮类物质含量等农艺和品质性状相关的独立驯化区间及重要遗传位点,从而在基因组水平上解开了苦荞的起源、传播和驯化的谜题。同时,我们还进行了苦荞中槲皮素、芦丁和山奈酚等功能成分的黄酮醇含量测定,发掘出来很多和这些黄酮醇含量有关的遗传位点,也找到了调控槲皮素和黄酮含量的关键因子。这些发现,可以让以后的育种工作更便捷,让我们更快地培育出更好的品种”。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唐峥 校对 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