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丨肖舒妍


《佚名照:20世纪下半叶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图像》

作者:晋永权

出版社: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活字国际

2020年10月版




致敬词


自摄影技术诞生伊始,人们就难以遏制用文字记录、阐释、分类影像的欲望。但《佚名照》却试图说明,影像自有其命运。随着世纪更迭、时代变迁,曾经隆重拍摄并精心收藏于家庭相册的黑白老照片,或在关系结束后被裁剪,或在搬迁流动后被遗弃,流落至旧货市场、地摊街头。脱离了文字描述、拍摄情境的佚名照片,反而摆脱了个案差异,在与其他同类照片的“互图性”中创建了文字之外的独立世界,用图像语言讲述了一代中国人在照相行为中投射的时代潜意识与精神变迁史。


我们致敬《佚名照》,致敬它对影像自身语言的探索与建构,致敬它对上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记录与还原,也致敬它对时人精神世界和公共记忆的归纳与呈现。同时我们致敬作者晋永权,是他用二十余年时间,将上万张黑白老照片从旧货市场打捞,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答谢词


感谢新京报及各位评审专家。


有关这些佚名照的收集、整理,甚至出版,对我来说是一个孤独的、漫长的,甚至有些冒险的个人旅程:那么近,又那么远,触手可及,又无边无际。


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些无名无姓无主的日常照片,既不能在学术的、特别是传统史学意义上的殿堂内占有一席之地,更不可能拥有可观的商业价值。但恰恰是她们,占据了普通中国人日常生活图像的绝大部分,构成了二十世纪下半叶国人最为直观、感性的精神样态。看似杂乱无章的纷繁图像,实则有着异乎寻常的理性秩序,她们无不是建构的产物。这也是漫漫长路中,出乎我本人意料的认知。


萨特说过,把形象当做形象来理解是一回事儿,而就形象的一般性质建构思想则是另外一回事儿。


探索之途依然漫长。


——晋永权


作者丨肖舒妍

编辑丨肖舒妍

校对丨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