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 张姝欣)“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与金融产品和服务场景的结合也日趋紧密。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创新在严守金融风险防范红线的同时,也要针对技术带来的新风险做出适当的缓释措施。”毕马威中国副主席邹俊于1月18日表示。同日,毕马威在北京发布《2020中国领先金融科技企业50》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以来,9个试点城市于2020年公布了监管沙盒入盒清单及相关申请附件,共计60个项目。

 

毕马威在报告中提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作为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在小微和普惠金融领域开始有所应用。在入盒项目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直接服务于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针对小微企业信息非结构化、非标准化、信息有效性差、时间短以及贸易信息多样化等难点,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通过5G技术实现端对端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线上化、数据化,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 据分析技术,整合多维度数据与资源,并构建产业供应链的知识图谱,对小微企业进行经营状况风险评估及信用评价,建立产业供应链与链上小微企业的智能风险评分和监控模型,重构企业信贷服务体系,聚焦并解决“三农”和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一系列融资问题。

 

同时,毕马威提到在“监管沙盒”试点中,不同类型银行都在进行从技术应用向体制优化的变革,且速度和深度都达到了近年来的空前程度。我们看到,大量银行科技子公司作为项目申请机构参与到“监管沙盒”试点中,成为重要的新晋参与方。如今,金融行业已经依托联链的构建初步打破信息孤岛,形成可信价值和数据共享网络。依靠生物识别、反欺诈和智能风控等人工智能应用由感知型向认知型发展,区块链以及跨链技术与标准正加速发展和落地,金融服务将得到更好的渗透和普及。

 

毕马威亚太区金融服务业主管合伙人李世民(Simon Gleave)表示,金融科技和技术推动的新的金融服务模式在全球持续发展。2020年,新冠疫情显著地加快了数字化转型趋势,世界各地对数字平台、数字银行、无接触支付及其他金融科技相关服务的热切需求和应用促使金融服务企业加大自身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中国更是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沃土。在未来,中国本土金融科技产业将进一步扩展,成为世界市场不可或缺的重点分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张姝欣 编辑 陈莉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