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徐美慧)1月23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审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世界级机场群”“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中等收入群体”等关键词走入大众视野。“十四五”时期,北京为何提出要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将如何推动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将怎样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针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几大关键词相关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进行了解读。

 

解读1——世界级机场群

“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需要跟世界通畅”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北京将推动构建世界级机场群。北京将加快大兴国际机场卫星厅及配套工程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实现机场与北京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一站式服务”、与周边城市2小时内通达。

 

北京还将推动强化京津冀机场群分工协同,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提升北京双枢纽竞争力,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机场群,提升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枢纽地位。

 

此外,北京还将发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双枢纽机场聚集辐射效应,打造以航空物流、科技创新、服务保障三大功能为主的国际化、高端化、服务化临空经济示范引领区,并加强与天津滨海机场、河北石家庄正定机场的分工协作。

 

对此,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郭继孚表示,京津冀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就一定需要一个世界级的机场群,这是城市发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发展路径。有世界影响力的城市群需要跟世界通畅,这需要国际化航空枢纽为区域服务。

 

郭继孚表示,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世界级机场群涉及的几个机场“分工”也相对明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主要服务于区域的国际交流;河北及天津需依靠这两个国际机场来作为国际门户,自身的机场则主要服务地方国内需求。通过机场间协作可以扩大机场群的服务范围。

 

“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机场群与其他机场群相比有着首都独有的优势,以新建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例,区域优势、交通便捷度等诸多方面,都在国内甚至全世界处于领先位置。”郭继孚说。

 

解读2——京津冀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助推北京破解大城市病”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将发挥北京“一核”辐射带动作用,以快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为支撑,按照职住协同、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圈层结构,加快建设定位清晰、梯次布局、协调联动的现代化都市圈,推动形成京津冀城市群主干构架。

 

规划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推进环京周边地区融合发展。以一体化为目标,加强与廊坊北三县、固安、保定涿州、天津武清等周边地区发展协作,促进区域要素互补、职住平衡。同时,北京将完善区域快线连接,提高公交通行能力,降低通勤成本,提升主要通勤方向上的时效性。

 

在推动城市间功能互补方面,北京将聚焦区域节点城市,积极扩大北京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促进人力资源等要素合理配置。

 

郭继孚表示,城市由小变大、由大变超大、逐渐演变成都市圈、连成一体后形成城市群,这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规律。形成京津冀城市群,则是北京发展到现今阶段、未来经济社会想要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大势所趋,形成这样的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城市群是一件必然事件。

 

他表示,京津冀城市群是以北京为核心的,这是作为首都的必然要求,并以首都为核心进一步去辐射和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中,构建大都市圈配套的交通系统、生态环境以及产业等方面是重中之重。

 

“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对北京破解大城市病起到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郭继孚表示,“过去担心的大城市病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能够做到结构改善,我们城市的承载力还是可以提高的,城市的各个方面是可以做得更好的。”

 

解读3——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

应该“一起工作、一起运行,公平待遇”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原则,落实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规划,健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形成一体化联动发展格局。

 

在共建高效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方面,北京将坚持公交优先,完善公交网络,打通道路堵点,提高运行效率;在培育创新引领的产业体系方面,北京将落实产业分工定位,引导适宜产业向北三县延伸;在延伸优质便利的公共服务方面,北京将鼓励市属国企和社会资本参与北三县养老、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并引导北京优质养老资源向北三县延伸。

 

此外,北京还将推动安贞医院、友谊医院等与北三县合作,提升医养结合能力,并与河北共同研究住房保障政策,促进区域职住平衡。积极推进跨区域市政设施共建共享,逐步实现设施建设区域一体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表示,通州区与北三县地缘相接连成一片,一体发展是必然的,需要统筹考虑。

 

他认为,“一体化联动发展”通俗易懂的解释便是“一起工作、一起运行,公平待遇”的过程和状态。

 

在他看来,推进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在内容层面,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首先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重点在于交通建设方面,能够做到打通交通的各种堵点,提高运行效率;其次是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重点在于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建设,保障两地能均等享受到优质公共服务。

 

再次是产业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两地各自优势,合理分工;最后是制度一体化,逐步实现两地在标准、规则、流程、程序等制度统一。

 

杨开忠指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两地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带来诸多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将消除两地生产生活交流交往的障碍,降低交流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另一方面,将发挥通州城市副中心在人才、技术、管理等和北三县在劳动力成本、空间成本等各自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的优势互补、合理分工。

 

以此同时,还将扩大地方市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将带来规模效应,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发展。此外,一体化联动发展还将为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更多选择空间,包括住房、工作地点、子女上学地点空间组合的选择多样化。

 

解读4——两区

“‘两区’有助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建设”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北京将全面激发“两区”新活力,积极承担国家赋予北京的光荣使命,全力建设好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落地一批有突破、有活力、有实效的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北京规则”“北京标准”。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全面推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聚焦科技、互联网信息、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金融、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医疗、专业服务、航空服务、人才服务等优势领域,深入探索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逐步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和要素供给体系,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提供更强的示范引领。

 

北京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突出北京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优势,积极探索数字贸易规则体系,抢占新一轮贸易竞争制高点。高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国际商务服务、高端产业三个片区和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北京区域)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开放。此外,北京还将在“两区”联动探索制度型开放新路径。

 

杨开忠表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发展阶段北京作为“四个中心”和全球城市提档升级的引擎,建设好“两区”对于北京发挥在全国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的中枢作用十分重要,这是北京的地位、作用以及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需求决定的。

 

“十四五”时期,北京适应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着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北京理念、北京技术、北京标准、北京规则、北京管理等,以此代表全国去参与国际竞争。

 

杨开忠表示,北京作为一个中国和世界重要的全球性城市,是一个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结合中枢,要以“两区”为抓手把这个结合中枢建设得更好。

 

解读5——中等收入群体

“大力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是化解收入不平衡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北京将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有效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北京将持续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经营主体市场决定、国有企业效益挂钩、科研院所知识导向的各类分配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稳步提升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一线职工工资待遇。

 

北京还将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行动计划,大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鼓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技能型人才收入。

 

杨开忠表示,“十四五”规划纲要关注中等收入群体主要出于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扩大内需的战略需要,而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消费,而消费既要有消费意愿又要有支付能力,这其中收入是决定性的。

 

另一方面,我国跨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之后,要更加关注共同富裕这一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整体上有了大幅的提升,同时也需要关注缩小收入差距。“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便是化解收入不平衡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解读6——“一微克”

“‘一微克’行动的持续推进强调的是在治理生态环境的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的精神和作为”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北京将坚持多策并举,深化“一微克”行动,加大产业、交通和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推进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控制、本地和区域协同共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在控制移动源污染方面,“十四五”期间,北京将积极推进运输“公转铁”、车辆“油换电”,大力提升建材等生产材料、商品车、电商快递等大宗物资铁路运输比例,推动公交(通勤)、环卫、出租、渣土以及市内邮政、快递、旅游等车辆基本实现纯电动或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严格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推动存量燃油汽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氢能源汽车加氢站规划建设。

 

杨开忠表示,降低PM2.5是北京发展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随着PM2.5降低,进一步降低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一微克”行动的持续推进,强调的一是在治理生态环境的久久为功、滴水穿石的精神和作为,二是全面行动,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过程、每一项行动抓起。

 

杨开忠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此前有着很多“不变”与“变”:“不变”的是降碳减污特别是减PM2.5协同推进的决心和行动;“变”的是以减碳带动降碳减污协同推进,更加重视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率先达峰后稳中有降,为实现碳中和打好基础。

 

解读7——网红打卡地

“北京不仅应建成全国文化中心,未来也应形成全世界的文化中心”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北京将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广泛汇聚国内外高端文化要素资源,让蓬勃兴盛的文化产业为首都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到2025年,北京将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创意城市。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支持各区发展定位清晰、功能突出、辐射带动强的文化园区,推进798艺术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新华1949”文化产业园、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水磨国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园等建设,形成一批富有活力与特色的文化地标。同时,北京还将开展网红打卡地评选活动,打造更多受年轻人追捧的文化消费与体验空间。

 

杨开忠表示,文化领域的建设一直是北京发展的重点,且重要性越来越高,这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方面,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看,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讲好、讲透、做好,必须要依托于我们自身的文化。另一方面,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科技是其中一大重点,哲学社会科学则是另外一大重点,哲学社会科学是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方面。

 

“北京不仅应该建成全国文化中心,未来也应该形成全世界的文化中心。”

 

杨开忠表示,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到“开展网红打卡地评选”这一“小”点,实际上是代表着三个方向,一是强调文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二是强调文化地方营销;三是强调消费感受、体验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编辑 陈思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