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1月22日,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民进、妇联、教育、医药卫生界别联组会。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宁与委员们交流互动。从加强美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到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医学教育……会上,10位市政协委员围绕多方面话题,发表真知灼见。

 

推广线上教育还应重视“育人”

 

2020年以来,“停课不停学”作为疫情防控的应急之举,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会上,妇联界别委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佟新谈到了对发展数字教育助力教育公平的思考。

 

“疫情中,很多优秀的老师贡献了大量的优质网络课程,体制内如何容纳、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这些优秀数字教学资源的作用?这些是需要制度建设的。”佟新指出。

 

妇联界别委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也认为,线上教学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但她认为,除了要看到线上教育的优势之外,也要看到,“育人功能是在线教育很难替代的。”

 

芦咏莉指出,教师在刚刚走入中小学岗位时,本身在育人能力和经验方面是需要加强的。因此她建议,除了在职前培养中加大育人能力培养以外,还需要考虑入职后定期对老师进行“回炉”培养,“夯实教育的育人基础,来迎接未来挑战。”

 

多位委员呼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

 

今年,众多委员关注到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界别委员、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总园长朱敏指出:“屡有发生的青少年自杀事件提示我们,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

 

朱敏注意到,由于缺乏全面的专业指导,以单个学校的力量尚不能建立心理健康相关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因此效果有限;另外,存在学校一线教师心理健康培训不足、家长科学养育知识观念普及不够、家校沟通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朱敏建议,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防范青少年自杀屏障。具体而言,要组织专家和专业教师一起研发系列生命教育课程,并培训学校的老师,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和老师的心理健康素养。此外,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发现青少年的消极情绪,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干预,通过加大资金、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确保自杀预防工作的正常运转。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教育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基于目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佟新认为,现在中小学缺少生命意义和人生理想的教育,“应该更多地听到孩子们的心声。”

 

基于此,佟新提出了改变教学法的建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核心在于让学生加入到讨论中,而不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记’的教学方法。”她建议,针对青春期孩子设置讨论式的生命教育课程。

 

特殊教育、班主任任职问题受关注

 

“目前中小学班主任任职情况呈现出‘四多两少’现象……”会上,教育界别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金英华分享了对于班主任长效任职机制的思考。

 

“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老教师不再当班主任,是资源的浪费。”她认为,应对长期任职的班主任在考核评价方面给予一定倾斜,适当增加津贴;此外,建立市区校三级班主任人才库,鼓励那些长期任职的优秀班主任,对年轻班主任进行培训,让他们少走弯路。

 

教育界别委员、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毛颖梅对“十四五”期间保障残障儿童的受教育质量提出建议。她指出,应明确融合教育的服务对象、明确融合教育责任主体、健全融合教育有关机制,并进一步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特殊教育不仅靠情怀,更要机制建设,允许和保障专业的人来做专业事。”

 

“我每年参加政协委员分组讨论,很多意见建议都为我们推动工作带来很多益处。”听完委员们的发言,王宁说,“十四五”期间,北京教育将重点关注四方面问题,即落实党的育人方针,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结合首都发展加强人才建设,以及推进教育改革。 他也希望,今后市政协委员能继续关注北京教育发展,并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巫慧 校对 杨许丽